封闭式基金 创新引领跨越式发展
发表日期: 2007-12-27 08:42:21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作者: 龚小磊
12月21日,沪市基金指数顺利突破前期高点,率先创出历史新高;在接下来的交易日,深市基金指数也放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此时,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离历史高点还有相当的距离,封闭式基金在本轮反弹中已经先行于大市。
不仅如此,在2006和2007年两个年度中,两市基金指数均取得超越基础指数的超额收益。数据显示,2006年上证指数涨幅130%,沪深基金指数年度涨幅却高达148.82%及158.72%;截至目前,2007年上证指数涨幅93%,沪深基金指数同期涨幅分别为158%和146%。两年度合计涨幅也不例外,上证指数涨347%,沪深基金指数涨幅均超过500%。
分析封基行情波澜壮阔的原因,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股票市场的强劲走势推动基金净值大涨是根本,折价率的持续存在是投资者关注封闭式基金的核心理由,而封转开等创新举措、大额分红则是加速封闭式基金价值回归的导火索。因此,正是股票市场复苏及一系列的封基改革措施使得封闭式基金的市场表现峰回路转,从高折价的冷门转变为市场关注的超级热门。
折价率波动重心走低
在基础市场的强劲推动下,封闭式基金净值水涨船高,连续两年取得了超预期的绩效表现。2006年,可比的53只基金年内取得了106.37%的平均净值回报率,截至2007年12月21日,可比的35只基金取得了110%的平均净值回报率。净值的上升是推动基金二级市场价格上涨的直接动力。
自境内封闭式基金创立以来,高折价率就是基金市场长期的现象。统计显示,2002年至2005年的4年间,封闭式基金平均折价率为36%。进入2006年,国内证券市场开始逐步回暖,并在下半年走出了大幅上涨行情。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封闭式基金全年的平均折价率仍高达25%;截至2007年12月17日,35只封闭式基金平均折价率还有24.03%。
但是,业内人士认为,正是基金净值的不断上升以及折价率的存在,使得封闭式基金成了大牛市中的价值洼地,吸引资金蜂拥而至。在这种情况下,封基折价率波动重心已经大大降低。根据国金证券研究所的统计分析,2006年10月以前,长剩余期限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一直呈现扩大的趋势,此后,折价率波动重心大大降低。并且剩余期限2年内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在2006年6月后形成了下降趋势。
创新引领封基走出困境
封闭式基金市场曾经身陷“边缘化”困境,成交低迷、折价率高企。而真正引领封闭式基金走出困境迎来了转机的,是两年来一系列的封基改革措施。2006年,作为首只到期的封闭式基金,基金兴业的“封转开”再次将封闭式基金推向风口浪尖。“封转开”的平稳成功开展消除了封基转开放的重大不确定性,使投资者对封基的未来有了更明确的预期。随后接连不断的“封转开”方案通过,封基折价率归零,转型成功的封基给持有人带来了可观的回报,推动封基行情全面爆发。
2007年6月,首只创新型基金(含有封闭部分)——国投瑞银瑞福分级股票型基金获准发行。7月,首只创新型封基——大成优选基金获准发行。随后,工银瑞信红利基金、华夏复兴基金纷纷面世,封闭式基金产品创新高潮迭起。
来自Wind的数据显示,瑞福进取自11月20日开始溢价交易,最大溢价幅度曾经达7.39%,这带给市场的信心无疑是强烈的,而随着市场上封闭式基金的越来越少,其筹码的稀缺性也愈发明显。
此外,多家基金公司修改旗下封基的分红条款也助推了封基市场分红题材,加速了封基的价值回归。目前,分红预期成为近期封基上涨的重要推动因素。根据基金三季度报告,通过基金二季度可供分配收益和三季度基金实现的全部净收益,有关研究机构推导出封基2007年度广义的分红额近900亿元,远超2006年不到300亿元的分红水平。业内人士分析,尽管四季度市场走出调整行情,但放在封闭式基金投资者面前的将是一次历史性分红大潮。
封基套利行情将延续
对于封闭式基金后市的机会,各大机构还是普遍看好。国泰君安认为,年度分红行情才刚刚拉开序幕,投资者可以安静等待收获的胜利果实。国金证券2008年度基金投资策略报告认为,年度分红仍是长剩余期限封闭式基金市场的短期持续性关注焦点,投资者可精选双高(高折价、高分红)基金重点投资。
综合考虑封闭式基金市场运行特征及制度变革、金融创新等因素对折价影响,国金证券建议2008年对于长剩余期限封闭式基金投资操作的合理折价率中枢把握在25%~30%区间(剔除分红含权因素)。“折价稳定回归+双重规模优势”则是短剩余期限封闭式基金投资价值重点所在,可作为稳健品种长期持有。以追求收益最大化为目标投资者可根据长剩余期限封闭式基金的折价波动情况在长、短两类基金板块间进行“跷跷板”式动态配置,以更好分享封闭式基金市场收益。 2006和2007年两个年度中,两市基金指数均取得超越基础指数的超额收益。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