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投摩根“老鼠仓”现形

发表日期: 2007-12-26 09:32:50  来源: 成都晚报  作者: 张胤
  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5月16日称,公司旗下成长先锋基金经理唐建被中国证监会查实涉嫌操纵"老鼠仓",公司已经将其辞退。唐建因此而成为了中国基金业因内幕交易被查处的第一人。这个发生在33岁的投资界新秀身上的故事与老掉牙的基金黑幕有什么不同?唐建背后的监管故事是否代表基金业以往的浓黑色正在变浅?

  事件回放

  年轻基金经理构建"老鼠仓"

  4月18日,各大媒体争相转载一条有关"老鼠仓"的消息--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上投摩根")宣布暂停公司基金经理唐建的投资权限,原因是其涉嫌"老鼠仓"。5月16日,上投摩根证实,唐建"老鼠仓"行为被查实。

  上投摩根最艰难的一天

  5月16日,中国最负盛名的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上投摩根迎来最艰难的一天。当天下午,上投摩根基金公司总经理王鸿嫔称将正式免去唐建的职务,并予以辞退。唐建对其行为违反了公司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承认不讳。

  据了解,唐建自担任基金经理助理起便以其父亲和第三人账户,先于基金建仓前买入新疆众和的股票,总共获利逾150万元。这是民间俗称的"老鼠仓",也是典型的涉嫌内幕交易刑事犯罪的行为。

  新疆众和是去年市场有色金属热背景下的基金业投资宠儿。上投摩根的多只基金持有新疆众和,包括上投摩根双息平衡混合型基金、阿尔法股票型基金、中国优势基金,及2006年9月20日成立的成长先锋基金等。唐建在出任成长先锋基金经理之前,为阿尔法的基金经理助理。新疆众和股价在2006年9月底为每股17元左右,之后一路飙升,2007年5月股价在28元上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唐建2004年进入上投摩根,次年担任研究部副总监、阿尔法股票基金经理助理,同时负责食品饮料、钢铁、有色金属及银行等行业研究,2006年9月成为上投摩根成长先锋基金经理。

  然而,唐建却不是一位适合的基金经理。经过很短一段时间,他就展示出凶悍的投资风格,买卖频繁,换手率高,甚至有涨停建仓这样的壮举,而业绩却并不出色。对于一只规模一度超过150亿元的基金而言,选拔唐建这样投资业绩未经市场检验的经理,是中国公募基金经理人才选拔通道还不够通畅的一个体现。

  2006年9月,证监会基金部就曾提醒上投摩根,希望其完善对基金经理的权限管理。同年10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唐建的投资行为给予电话提醒。2006年11月,唐建在某日尾盘突然拉升新疆众和的作法引起交易所的警惕,唐建在上投摩根的投资权限在今年2月8日受到限制。

  今年4月18日,唐建案爆发,恰与中国证监会基金部整肃基金业、严肃查处"老鼠仓"的通知相呼应。

  事件影响

  触发公募基金经理出走潮

  在唐建事件之后,基金业人人自危,公募基金经理大量出走。今年5月26日,工银瑞信基金管理公司发布公告称投资总监江晖因个人原因离职。这位受聘于第一家银行系基金的公募基金人才,选择了私募。而博时基金的两任副总蔡明和杨光启,以及明星基金经理肖华都殊途同归,投身私募基金。南方、易方达、长盛和建信等基金公司也都有基金经理出走私募的情况发生。

  风险和收益不对称,是公募基金人才严重流失的原因之一。据悉,针对业内人员流失和激励机制等问题,证监会可能会允许基金从业人员特别是基金经理购买自己所管理的基金。

  事件点评

  三大因素导致"老鼠仓"屡禁不止

  对于"老鼠仓",基金法起草工作组首任组长、著名专家王连洲表示,三大原因导致"老鼠仓"屡禁不止。其一,巨额利润的诱惑。其二,人们没有严格执行证券法律法规的习惯。其三,监管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缺失。

  王连洲表示,要遏制"老鼠仓"行为,一是应疏堵结合。基金经理应当有买卖股票或基金的权利,但需要对其证券买卖行为进行一定的规定和限制,诸如买卖的数量、时间、价格以及其他需要披露的事项。二是完善和健全防范利益输送的制度。三是各有关职能部门把好关。四是重新审视法律法规的科学性、实践性,不宜对违法违规牟取利益成百万元、上千万元的行为,就罚个几万元、几十万元了事。

  如果唐建是严厉监管的开始,则是中国股市之幸,如果唐建是严厉监管的象征,则是中国股市之大不幸,对唐建本人同样不公平。一个不怎么耸动的故事,一个张扬的基金经理,机缘凑巧,成为了证券监管的祭旗者,唐建只是监管时代的一个匆匆过客罢了。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