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基金:破茧成蝶舞出风采
发表日期: 2007-12-25 00:00:00 来源: 金融时报 作者: 李侠
2005年7至9月份,首批银行系基金公司——工银瑞信、交银施罗德、建信基金相继成立之时,市场投以疑问的目光。仅仅两年多的时间,银行系基金在市场的疑惑中逐渐“破茧成蝶”。
银行系基金具有风控能力
尽管三家基金公司并不情愿市场将他们单纯看作“银行系”基金,但不用质疑的是“国有大商业银行+国外著名投资公司+大型央企集团”的强大股东构成,才使银行系基金成立伊始就站在了较高的起点上。
根据统计,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三家银行系基金公司旗下共管理基金15只,基金产品覆盖了高、中、低端不同风险收益的产品链,总规模超过1400亿元,为持有人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其中,工银瑞信、交银施罗德、建信基金公司管理资产净值规模分别列已发行基金产品的58家基金公司的第21位、25位和28位。同时,工银瑞信还率先获得社保基金管理资格、企业年金管理资格,并成为第四家即将发行QDII产品的基金公司。
国有大商业银行在经营上的一大特色即是“稳健”。这一特色同样被完美地复制到了银行系基金的企业文化中,于是“稳健经营,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就成为银行系基金的运营思路,也成为其一大特点。
两年多来,无论是工银瑞信、交银施罗德,还是建信基金,在市场份额迅速扩大的同时,银行系基金凭借其服务周到、管理规范、业绩稳健,品牌传承等优势均得到了市场的认同。
而考虑到外资战略投资者在混业经营方面的丰富经验和能力,采用合资形式以充分借鉴“外脑”成为银行系基金的又一大特点。不仅首批三家基金公司全部与国外著名投资机构进行合作,今年8月份新成立的第二批银行系基金公司——银安盛基金公司也同样引进了法国安盛投资管理公司。有消息说,目前正在筹备或正在申请的其他银行系基金公司如农行的农银汇理基金和民生基金等均采取了合资的模式。
而两年多的实践也证明,这些外资股东在资产管理、产品设计,尤其是风险控制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和雄厚的投研实力,对于银行系基金公司的投资运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和支持。如工银瑞信引入了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独有的HOLT系统对上市公司进行相对估值、通过DCF模型进行绝对估值;而建信基金的外方股东美国信安金融集团的股票投资核心技术ISAR模型已成为建信基金的重要选股标准,其IR风险控制体系也被有效应用到日常的投资风险管理中;交银施罗德更是充分利用其外方股东施罗德在业界享有盛誉、全球领先的投资组合风险和营运风险的管理技术,以有效地管理投资组合风险和基金管理公司的风险。即使是成立不久的浦银安盛基金同样在风险管理方面显示了足够的前瞻性。前期,浦银安盛已经充分借鉴了外方股东法国安盛投资风险控制理念、技术和方法,建立了适合国内基金行业特点和需求的风险管理架构和风险管理业务流程,设立独立风控部门;在投研方法上,公司也从外方引进了专门研究公司基本面的FFM模型,挖掘真正有价值的股票,并借助此模型构架了公司基础股票池和核心股票池。
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借用“外脑”,银行系基金公司投研团队还在资产管理理念、模式、制度、技术等方面实现了国际化的视野,而这才是合资所取得的最宝贵的财富。“瑞信把它的全球投研平台都无偿给我们使用,其里面有全球18000多家上市公司,从最初上市到现在的所有历史数据都在里面,让我们能从国际视野看到全球上市公司的生命周期情况。”工银瑞信副总经理戴勇毅这样表示。
一份市场调查表明,由于股东品牌优势和长期较为稳定的业绩表现,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在普通投资者心中的品牌认知度超过了60%,目前这一比例还在随着年底股市振荡的不断加剧而不断提升。
股东背景助力打造专业投研团队
银行系基金公司成立之初,有业界人士曾经认为,虽然银行系基金公司占据先天优势,但传统基金公司在专业人才队伍方面仍略胜一筹。甚至有人断言,银行系基金在股票基金产品的管理方面会因缺乏经验而举步维艰。
但令市场没有想到的是,依靠强大的股东背景、实力和品牌吸引力,银行系基金公司不仅迅速集结了一批业内资深人士,更吸引了一批明星基金经理的加盟。比如曾在湘财荷银担纲投资重任的江晖加盟了工银瑞信,出任投资总监兼首只股票型基金经理;比如出任交银施罗德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的李旭利原先任职南方基金投资总监;原南方稳健基金经理、后供职华泰证券的李华担任了建信基金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等等。
值得称道的是,银行系基金公司并未停留在明星基金这一层面,而是强调了专业投研团队的建设。以工银瑞信为例,主管投资的副总经理戴勇毅、投资部总监江晖、研究部总监詹粤萍、机构业务部总监李伟、渠道营销部总监秦红等业内精英的加盟,再加上更多在投研、风险管理、市场营销等领域资历丰富的专业人士,构成了工银瑞信的“核心资产”。
今年8月刚成立的第二批银行系合资基金公司——浦银安盛继续秉承了对于投研团队建设的高度关注。目前,由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张建宏领衔的投研团队已达15人,张建宏本人就有15年证券从业经验;股票投资总监杨典,其管理的银河稳健基金净值增长率更是在2006年晨星积极配置型基金和理柏混合平衡型基金中双双排名第一,获晨星五星级基金评级和“2007年度理柏最佳基金奖”;其研究部总监、固定收益投资负责人、金融工程部总监、各行业研究员等都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
正如交银施罗德董事长谢红兵所说,“一支优秀、诚信、专业、敬业的人才团队才是一个公司的优势所在。”
跳出股东背景迎接市场挑战
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尽管具有先天的资源和优势,但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基金行业,银行系基金未来凭借何种独道确保目前的行业地位,乃至进一步扩大已有优势,这将是所有银行系基金公司共同需要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银行系基金公司其实不过是股东背景不一样罢了,”工银瑞信总经理郭特华竭力要淡化市场对银行系基金的定位,她更愿意市场将工银瑞信看作是一家合资公司。“对于基金公司来说,你都要遵循同样的法规和行业规则,投资同样的市场,只是股东差异而已。”
而工行行长、工银瑞信董事长杨凯生也表示,无论什么样的股东背景的基金管理公司,未来的生命力都在于资产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业绩和服务不佳,无论股东背景如何,一样会被投资者淘汰,被市场抛弃。
第二批银行系基金公司——浦银安盛基金公司总经理刘斐对此也有自己的见解。她认为,基金行业未来的发展将面临越来越多在规划、品牌、创意、细节、执行等方面的竞争,而要在这些竞争中立于不败,“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整体植入正是高度符合市场发展的趋势。
随着第二批银行系基金公司的代表——浦银安盛基金的加盟,以及正在筹备中的农银汇理基金和民生基金的即将诞生,银行系基金公司的队伍将不断壮大,而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要在基金行业中“独树一帜”,需要逐渐改变银行系基金打破对先天优势的依赖,从自身经营出发,注重品牌建设,立足核心能力的培养,从而真正成为在国内基金市场中拥有自身特色的基金一族。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