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不同角度基金经理分歧 境内看多境外做空
发表日期: 2007-12-10 15:06:15 来源: 理财周报 作者: 张景宇
"年底前如果不提前布局,到年初就来不及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公司高管对记者说。据了解,一些基金的仓位正在提高,个别资产规模百亿以上的基金目前仓位已经达到80%。
而境外基金经理们却纷纷做空国内股市。据亚洲华尔街日报和美联社报道,大部分境外基金不再看好A股,并已减持手中大部分股票。
境内基金经理齐齐看多
11月底和本月初的两次小幅反弹,暂时遏制住了股市的调整步伐。与此同时,更有一些令持有人兴奋的消息开始在坊间流传:"调整初期成功减仓的基金已经开始进场'抄底'。"
统计显示,最近一段时间里,基金单位净值加权平均涨跌幅与沪深300指数涨跌幅的比值逐渐增大,基金仓位增加迹象渐渐显露。
11月22日,沪深300指数跌幅为4.5%,当天149只股票基金份额净值加权平均下跌3.54%,两者的比值为0.7867;12月3日,经过前期恐慌性下跌后,大盘开始逐渐企稳,基金表现出反攻态势,在当天沪深300指数上涨0.74%的情况下,142只股票基金份额净值加权平均上涨0.81%,基金净值涨幅与沪深300指数涨幅比值为1.0946。
对此,德胜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认为,"基金净值变动率与大盘涨跌幅间的联动性加强,一方面说明基金的仓位经过11月份的调低后,有再度增加的趋势;另一方面,也表明它们的持仓已经重新得到市场的主动权。相关性大于1,意味着基金持有的股票平均涨幅超过大盘,这是市场话语权的体现。"
那么,身处棋局中的基金经理们如何看待大盘未来的走势?
●易方达价值成长:市场将是结构性牛市
易方达价值成长基金经理潘峰认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支持A股上涨的大环境并未发生改变,宏观经济向好,企业业绩提升,人民币升值,流动性充裕,高管激励和资产注入,这些都是推动长期牛市的因素。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市场仍保持整体牛市格局,它更应该是一个结构性的牛市,这意味着市场会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个股,也隐藏着"地雷"。
在股票选择上,易方达将关注具备核心竞争力、业绩持续增长的上市公司,以及基本面发生重大逆转却被市场低估的上市公司,如上半年走势平平的金融板块,随着它们业绩的增长,其投资价值又凸显出来。
潘峰预测,2008年股票型基金的预期收益率区间应该在20%至50%之间。未来,金融、资源、地产、优质制造业及创新型服务业类个股将有较好表现。
●东吴嘉禾:调整延长牛市进程
东吴嘉禾基金经理庞良永认为,本次震荡非但不应视作牛市结束的信号,在某种程度上通过挤压市场泡沫,反而从时间上延长了牛市的进程。"当前我们的重心并不是预测市场的底部在何处,而是要密切关注调整后市场反弹的风格转换。"庞良永说。
人民币升值的趋势正在成为基金业证明资产价格稳定的重要理由。庞良永指出,从长期角度来看,汇率改革的趋势没有改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资产价格的下跌和本币升值不可能同时存在。另外,经过此次调整,政策面可能逐渐明朗。
"虽然指数可能由于几个权重股的调整而再度向下,但是大部分个股的杀跌动能可能宣泄完毕。"庞良永表示。
●中海能源策略:消费品、零售将是12月热点
中海能源策略基金经理朱晓明认为,综观近期的市场表现,大盘蓝筹股票在经过了前期的调整以后,已经进入了风险较低的价值投资区域,只不过在市场目前的心态下面资金还不敢大举介入,而小市值股票在月初热闹了一阵以后,还是因为资金容量的问题不能激起主流机构的热情。
朱晓明判断,证券市场今后一段时期的走势,仍然会受到美国经济数据及政策的重大影响,以银行、地产为首的受益人民币升值影响最大的行业将成为市场反弹的主力,而内需拉动的消费品、零售行业也将是12月甚至春节前的主要热点所在。
●信诚基金:市场将维持震荡格局
信诚基金首席投资官岳爱民认为,市场可能会维持一段时间的调整震荡格局。盈利面上,因为企业要为明年减税做准备,所以判断2007年业绩超越预期的可能性较小,市场也因此缺乏大幅反弹或创新高的动力。
资金面上,2007年各种社会资金进入股市比较多,有些资金年底结算之前要回到其源头,加之市场波动使投资者申购基金的意愿减弱,所以整体判断市场会在目前的水平上下反复一段时间。
●南方隆元:调整只是牛市"中转站"
12月4日,原计划限量集中申购活动至14日的南方隆元产业主题基金,提前十天结束募集。与以往基金提前结束募集不同,它并不是因为申购达到了150亿元的规模额度上限自动终止,而是基金公司自己主动采取的措施。由此,南方隆元成为本轮牛市以来第一只未完成规定额度而提前结束募集的基金。
按照南方基金公司公告中的解释,南方隆元之所以提前结束募集,目的之一是基金经理认为目前市场调整已使得基金投资能够捕捉到投资机会,应该视市场发展情况逐步开始建仓。由于南方基金公司是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其投资决策的前瞻性素来业内称道,这种做法被市场认为是它加快建仓一个信号。
南方隆元基金经理吕一凡的公开言论从侧面印证了这一说法。他认为,市场下跌无外乎三种形式:估值偏高、基本面恶化和资金外流。对于A股市场而言,"基本面恶化"和"资金外流"应该是不存在的,所以这波自6100点开始的调整属于典型的估值泡沫释放,应该是牛市中的"中转站"的概念。
他表示,明年的A股市场面依然非常强劲,上市公司盈利增长速度有望保持在30%,这将为上涨提供坚实的基础。不过,这种上涨让基金获得像今年一样100%以上的投资收益非常有难度。
国外基金经理:集体看淡内地股市
与国内基金经理看多的态度相反,据亚洲华尔街日报和美联社报道,大部分境外基金不再看好A股,并已减持手中大部分股票。相关报道称,Oppenheimer Developing Markets Fund(发展中市场基金)的经理Justin Leverenz称:中国股市正处于"泡沫出现的后期",2008年对中国股票来说将会难以置信的困难。
其他一些基金经理也与Leverenz持有类似看法。"新兴市场投资基金"首席投资官Antoine van Agtmael表示,已经减少了在中国的投资,尽管退出得太早可能是一个错误。他甚至预测,中国股市有可能发生幅度达到70%的调整。
相关新闻:
何时见底加仓或按兵不动 持有人与基金共矛盾
持有人在矛盾:底部何时见
"物以稀为贵"。以往,只要是一元面值的基金总能得到市场的抢购,而现在市场总共已经有50只开放式基金的单位净值跌破1元,占开放式基金总数的两成,但认购者寥寥。难道基民不再关心基金了吗?
12月1日,记者参加了上海某基金公司主办的投资者教育活动,结果发现基民的参与热情仍旧高涨,差不多把整个会场围得水泄不通。但与上半年投资者更多的咨询哪只基金能买不同,基民对与会的基金经理问得最多的是市场何时见底。
一位基民向记者表示:"钱还是有的,本来10月份就想买基金,但一跌下来就不敢买了。今天来这里就是想问问专业的基金经理什么时候是底部,等到那时我再买。"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抱有这种抄底想法的基民不在少数。的确,做投资的都希望在最低点买入,最高点抛出。但真正能做到的有多少呢,大部分散户往往事与愿违。
"基金投资是长期投资,投资者完全不必在意基金净值的短期波动。"诺安基金总经理奥成文向记者表示,投资者有这种困惑并不奇怪,毕竟绝大多数的投资者是近两年才参与到这个市场中来的,对证券市场、基金市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而对基金公司而言,则应从投资者的这种困惑中看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一边是众多机构"5000点是铁底"的论断,一边是仍旧"跌跌不休"的股市,基民正通过各种途径寻求何时是真正底部的答案。
基金在矛盾:加仓还是按兵不动
作为市场第一大主力,基金公司被很多人认为是此轮下跌的元凶。
根据德胜基金近一阶段的测算数据显示,基金经理们差不多已经把股票型基金的仓位降到了招募书的下限60%。虽然口头上表示5000点以下大盘很安全,并且手中握有几千亿资金。但对于加仓,基金仍旧小心翼翼。德胜基金研究中心的仓位跟踪情况同时表明,仅有不到20%的基金有明显加仓痕迹。
12月,对于基金公司其实是具有特殊的意义一个月。在这一月中,各家基金公司不仅要为年终基金排名做最后冲刺,还要为明年的投资策略重新布局。
"之前的市场在一波震荡调整后很快就会反弹并迎来更大的上涨空间,但此次的调整就不一样了,已经挑战着很多人的耐性。"一位基金公司研究部人士向记者表示最近其旗下基金有所加仓,但幅度不大。
此前市场普遍猜测,经过基金拆分、转型、封转开等持续营销后,近千亿资金有望给市场带来新的动力,但就目前状况看,持续营销依然难改市场"失血"困境。而在这个寒冬中,基金最忧虑的,不是目前已经出现的净赎回,而是赎回--被迫减仓--更大赎回的连锁反应。
市场在矛盾:多空交战哪个赢
当上证指数在11月底跌破被认为是牛熊市分界点的120日均线时,以往无限唱多的乐观派意识到这次"狼"真的来了。
但据统计,尽管约七成个股跌破了牛熊分界线,但仍有不少权重股在坚守这道防线。除中信银行、宝钢股份、鞍钢股份、保利地产、苏宁电器、宏源证券等权重股相继跌至半年线下方外,两市总市值排名前80的品种中,仍有六成权重股高居半年线上方。上证50、中证100指数也在岌岌可危地驻守这道防线。
虽然经过近期的持续调整,股价大幅走低。但深沪交易所的统计数据显示,两市静态市盈率水平仍然处于高估状态,分别达到60倍和55倍左右。而中国石油上市以来持续阴跌的走势已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市场估值水平过高的压力。但一位基金公司策略研究员向记者表示,虽然大盘围绕均线附近上下调整,但两市成交量比前期已经大幅降低,说明市场抛压已经不是很大,估计下一阶段,大盘将会在矛盾中反复筑底。
该基金公司策略研究员同时向记者表示,目前的宏观环境仍然不满足大反攻的条件。人民币仍处在升值周期,CPI仍保持在历史区域运行,进入12月份,11月份宏观经济的敏感数据也陆续公布。今年以来为了稳定通货膨胀预期,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实施了一系列的货币紧缩政策,年内史无前例地连续九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并加息五次,目前存款准备金率13.5%已创出1988年13%的历史新高。而经过连续五次加息后,中国目前的实际存款利率仍为-2.82%,随时有可能继续加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多数基金经理都认为央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紧缩力度将有加大的可能。临近年末,基本面存在的变数笼罩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将制约市场的主动做多行为,预示市场难以有大的作为。
相隔两月发售天壤之别 基金公司解释四大原因
最近新基金发售并不好卖。南方隆元卖到90亿份提前结束募集;华夏行业精选11月27日开始集中申购,9天内卖了60亿份;嘉实优质企业至12月5日已关闭集中申购通道,未公告发售数字;还有一只正在发售的基金在基金业内被"传颂"为一天只发2000多万份。
嘉实首日可能仅几亿份
华夏9日60亿份
记者从代销渠道了解到,嘉实优质企业基金在最后一天的销售情况不错,相关人员表示这与当天股市大涨以及转型基金申购费率为1.2%相对优惠有关。
嘉实优质企业由保本基金转型而来,不是必须公告募集情况。不过,一家基金公司营销方面负责人告诉,嘉实优质企业首日只卖了几个亿,后面9天有时日申购额只有几千万份,总体估算可能销售情况不太好,这可能与预热不充分以及主代销银行网点较少有关。对于这个数字,嘉实基金公司方面不置评价。
华夏行业精选在稍晚一天发售,与嘉实优质企业正好撞档期。华夏基金营销人员透露截至12月5日,华夏行业精选基金销售了大概60亿份左右。这个数字与南方隆元首日销售额相当,可见基金越来越不好卖。
记者问及华夏是否会效仿南方隆元基金在份额未到目标额的情况下提前结束募集,该人士表示:"不会,我们关键看市场的运行状况,如果指数继续这么调整,还是想继续发下去,想多一点客户。当然如果市场反转,我们也会考虑停止发售,因为基金经理也要抓建仓时机。"
日申购2500万份传闻求证
和嘉实和华夏两大公司情况类似的是另一只近期新发售的基金。关于该基金低迷销售量的一条传闻近日流传于上海基金销售圈内:这只基金集中申购期间一天只卖2500万份左右。
虽然从各种渠道得知几只1元基金最近销售情况均不理想,但2000多万份的日申购量仍然让记者吃惊不小,于是记者向该基金公司核实这条消息。
公司营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集中申购)首日在工行就买了十几个亿,当日卖了20亿份。之后一周一直保持两亿的销量,直到最近还有两三千万的申购量。"根据这个回答,首日之后日均2000多万份的传闻并非不实。
一家将要在晚些时候展开持续营销的基金公司销售部负责人针对2500万这一数字,也向记者表示了他的担忧:"压力很大,即使那个数据不对,但也不会差多少,我们正在制定更加切合实际的销售目标了。"
基金公司解释销售低迷四大原因
对于销售低迷的原因,该基金公司相关负责人的解释是:"也许从数字上看,并没有一些首日售罄的基金来得惹眼。但这也要看实际情况。其实我们并没有刻意去推销这只基金,广告推广也只做了两天,你在银行营业部也看不太到这只基金的广告,没有宣传,基民自然不了解我们基金的销售活动。"
"当然市场不好也是另一方面的因素。现在很多基金跌破面值,1元基金就没什么性价比优势了。"相关负责人说。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最近一段时间有多只基金拆分和转型,其中还包括南方隆元、华夏行业精选和26日发行的嘉实优质企业基金三只大型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不管从新基金还是从老基金的角度来看,我们都不具有很明显的优势。"
该基金公司的考虑中,还包括公司偏重QDII基金发行而不甚重视老基金持续营销的因素。12月7日,公司市场部相关人士向答复说:"我们自从被证监会批准发行QDII基金以来,公司已经完全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准备QDII的发行上了,对于上个月发售的基金,市场部不再过多关注,所以进入12月以后的销售情况也没有再过问。"
相隔两月 新基金发售天壤之别
如果考察近期新基金发售预期,前述基金是一个值得剖析的案例。该基金是1元基金封闭发行数月来率先发行的少数基金之一。然而,不仅基金管理人对于销售情况估计过高,很多代销渠道在"充分"准备之后也遭遇了大跌眼镜的尴尬。
据了解,该基金发售之前,许多银行、券商发售点按照以往经验均看好这次营销契机,提前做好了各种应急准备。
一些代销的银行工作人员称,连日来,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机构不断地以短信群发等各种渠道告知投资者,可去网点申购这两只基金的人还是非常少。到了第二周,有的网点甚至全天都没有卖出一笔。
"这个世界变得真快。现在好像又回到前两年股市低迷,为完成申购指标拼命揽客的状态了。"一家代销新基金发售的银行工作人员苦恼地表示。
仅仅两个月前,1元基金在市民的眼中还是棵"摇钱树",市场上只要有1元基金出现总会出现排队抢购的盛况。上投摩根QDII甚至创下过一天募集1000多亿资金的纪录。
然而,11月初以来,争相发售的1元基金几乎没一只受到市场热捧,数月前发售半天即告罄的热闹场景一去不复返。
据银行业有关负责人介绍,本月16日,是四季度首只"封转开"基金,长盛同德主题增长集中申购的最后一天,这只基金早在10月底就开始发售,销售规模上限为150亿元。可截至11月18日,长盛基金公司依然没有发布关于该基金最后一日的申购资金需要进行比例配售的公告。银行业人士透露,个中原因可能在于该基金卖了20多天,还是没能募集到150亿元的上限,说白了,就是没有卖完。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