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QDII:出手前看行情 投资需慎重
发表日期: 2007-12-10 14:25:59 来源: 北京商报 作者: 崔吕萍,赵丽霞
年关临近,QDII军团中的“成员”数量看涨。银行系QDII先行于市,基金系QDII紧随其后相继出海,保险QDII则蓄势待发。记者获悉,第5只基金QDII工银瑞信中国机会全球配置股票型基金最快将于本周内上市,投资者将面临更多投资选择,但同样是QDII产品,投资策略却有所不同。了解这些QDII的投资策略,对投资者如何选择QDII产品或许能有所帮助。
银行系QDII:保本求稳健
与基金系QDII将全球作为配置的特点相比,银行系QDII理财产品似乎更关注投资稳健性。
据了解,目前已有20余家中外资银行获得了QDII资格,向市场贡献了30余种理财产品,但产品雷同是此类基金的保本思路。
出师最早,卖得却不太好是银行系QDII共同的“痛”。中国银行的第一代QDII(即中银美元增强型现金管理R),由于产品份额数连续20个工作日每天卖不到两亿元,只能提前终止产品发售;中国银行另一只QDII中银新兴市场(R)发行从9月17日至10月24日,剔除国庆休假,卖了整整一个月;工商银行第三款股票型QDII“富甲天下”也曾宣布将发行截止日期延长了一周;而兴业银行QDII发售首日仅获得了6亿元认购量。
“赚得太少,一年期理财产品扣除手续费跟定期存款利率差不多,个别银行也并不保本。”对于已经尝试过此种理财产品的市民丁女士这样看待银行系QDII。但面对上述事实,银行业内人士则认为,银行“出海”的第一步是先求稳健保稳,因为这有关银行的声誉。
对此,理财专家称,此类产品更适合长期投资。近年来,新兴市场的崛起让许多投资者都取得了满意的回报,而这也是QDII产品的投资重点。近几年新兴市场债券平均年报酬率达18.7%,各家银行对QDII产品的收益分析为0-25%。但有的产品银行是要收取托管费、认购费和管理费的,所以如果投资者的投资期限过短的话,很难获取较高收益。
另有消息称,在美次级债影响下,国内众多QDII产品投资收益明显下滑,但银行QDII投资挂钩对象却因此更趋多元化,银行系QDII产品开始热衷投资境外基金。据统计,11月以来,票据和基金是银行QDII主要投资方向,银行QDII已经连续两个月没有直接投资于股票了。同时由于港股近期走弱,银行QDII扎堆投资香港股票和基金的局面也有所改变,在亚洲、欧洲或全球配置资产的境外基金开始受到银行的追捧。
鉴于此,专家认为,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还应考虑,一些银行的QDII产品为不保本金收益浮动型,并且根据各家银行的产品投资方向不同QDII产品的质押率也不一样,有的还不允许质押。所以,投资者要考虑好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同时,如有外币结算的产品,还要考虑汇率风险。
基金QDII:出手前看行情
与销售时的火爆程度相比,基金QDII的收益率却让投资者大失所望。
据悉,已经出海的4只QDII基金并没有快速走上净值增长的主航道,相反,由于急于建仓,业绩出现跑偏,净值纷纷跌破发行价。上周五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虽然4只基金在港股反弹的影响下净值出现回暖,但净值仍在1元以下。
面对即将发售的第5只QDII基金,投资者应该如何操作?
有分析人士认为,基金刚下水就沉底,不排除基金公司存在“假摔”。投资者无法排除部分基金经理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坚持卖出一些他们本应选择买入的股票,以期通过“假摔”的方式,压低基金的单位净值,减缓基金投资者的高位赎回。但更多分析集中在抨击基金QDII的不足之处。如对国际金融市场研究不深入,低估次级贷的影响,认为股市已到底部,快速建仓,但仓位较高,致使股市进一步下跌时无法进行有效的回旋。风控和人才也被认为是基金QDII首轮失利的原因。
对此,无论“真摔”还是“假摔”,投资者应吸取认购上一轮基金QDII时的教训,在认购前仔细分析基金投资的市场环境,不应急于参与认购。理财专家认为,目前发展空间较大的QDII投资市场多是一些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通常劳动力成本低,自然资源丰富,而发达国家和地区一般都会将生产线移至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可借此获得先进的生产技术来进行改善,在这些有潜力的发展中国家中,投资者要选定中短期内发展速度快的市场来进行投资。
与此同时,海通证券高级基金分析师认为,尽管QDII成为投资者的投资工具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不能把QDII认为是一个发财的工具,而应持有长期投资的心理。可以想象,中国的基金QDII首次境外投资,在享受全球资本市场收益的同时,也必将承担全球资本市场的风险,再加上人民币升值的汇率风险,因此适合具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的基金投资者。
保险QDII:投资需慎重
20家保险公司已拿下QDII牌照,保险QDII离正式出航似乎只欠政策“东风”,保险公司跑马圈地之势骤起。但此前发售的投资国际市场的基金QDII却在港股及周边市场连日走低影响下,相继曝出跌破净值的消息。那么,面对随即将至的保险QDII,投资者应该注意什么呢?
“目前尚没有一款真正意义上的QDII产品,现在保险公司只是借道投连险账户等形式‘试水’QDII。”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如此表示。
据了解,保监会今年8月曾出台《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允许保险机构运用自有外汇或购汇进行境外投资,但此后相关投资细则迟迟未露面,获得境外投资资格的保险公司无法适时推出保险QDII产品,只有借道可投资海外市场的投连险账户曲线出海。据悉,生命人寿10月份刚获准增设的精选股票型投资账户和优选平衡型投资账户,以及友邦保险与恒生银行合作推出投连险产品均属于此类产品。
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不论是否是真正的保险QDII产品,只要是保险产品,首要功能还是保障。投资收益虽无法与银行QDII、基金QDII相比,但风险相对较小。他认为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更适合这类产品,既能满足理财需要,也能满足养老和意外保险需求。
不少业内人士还认为,保险QDII正式推出后,风险虽比基金等QDII低,但投资风险仍然不可小视。据悉,投连险和保险QDII相对人身保险、寿险等产品,保障比例相对较低,理赔门槛却较高,因此用户只有购买保险产品组合才能满足足够的保障需求。此外,有基金业人士表示,美国次债危机是基金QDII首航不利的主要原因,但基金管理者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操作水平以及风险控制能力也有待提高,这些问题在没有操作经验的保险QDII身上也可能发生。
目前,生命人寿于今年8月成为首家获得境外委托股票投资资格的保险公司。11月,中国平安、华泰财险也获得保监会牌照,获准购汇投资港股。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