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业人士热盼股权激励
发表日期: 2007-12-05 00:00:00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作者: 江沂
□本报记者 江沂 深圳报道
“公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基金经理变动频繁、老鼠仓现象也偶有发生”,这些今年以来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近期召开的证券投资基金论坛上参会嘉宾频频谈及的话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与会的政府官员以及基金公司高管均谈及到一个“药方”——基金公司对从业人员的股权激励。
监管层鼓励股权激励探索
在此次论坛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桂敏杰在讲话中提出:在基金业充分竞争态势下,有效的公司治理、创新的组织形式以及公司的诚信水平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各公司应加大组织制度创新力度,探索新型公司管理模式,建立包括员工持股在内的适合基金行业特点的激励约束机制。”
他还特别提到了吸引人才的方法,其中包括了基金公司发行上市试点。“要制定有效的人才使用和培养战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基金行业,引导和支持公司走专业化道路,发展不同风格和特长的专业化公司,研究探索基金公司进行发行上市的试点。”桂敏杰说。
事实上,去年以来,监管部门对于基金业的股权激励问题已逐步转趋明朗,在去年11月底召开的第31次基金业联席会议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首次明确表示要推动有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试点。
据了解,目前在基金公司的股权激励问题上,有关方面的具体要求可以概括为三点:首先,基金公司员工持股不能超过基金公司总股本的25%;第二,在拿到股权的员工离职之前,需将股权按公司原先约定价值归还;第三,基金公司员工持股方案必须获得股东会表决通过。
基金公司有意试水
业内很多人士均把股权激励看作是解决目前基金行业存在的某些紧迫问题的“药方”。
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义相的观点很有代表性。他认为,今年基金业的人员更迭已经到了不能不重视的境地。因此,通过基金公司的股权激励,不仅能够留住专业的人才,也能减少业内一些不规范行为的发生。“对于专业人员,如果缺乏激励的话,不仅仅留不住基金业需要的人才,而且还可能形成许多问题。这一点我们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很多优秀的基金经理们要么离开这个行业,要么出事了,有些出事是跟激励不到位有关。并且激励机制的缺乏,有可能会把一些骨干人才变成不规范的投机或者破坏力量。”
而基金公司方面则对股权激励抱有较高的期望。
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叶俊英称,人力资本在资产管理业中非常重要。在金融业里,银行也好,保险也好,都有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但基金业在这一点上并没有很高要求。“你可以用一千万、一个亿的注册资本,管理几十亿、几百亿甚至上万亿元的资产规模。以我们公司为例,我们筹备的时候注册资本金1.2亿元,花了一千万,租了些场地,买了些设备,剩下的钱一直放银行。正因为人力资本对于我们这个行业来说非常非常重要,所以要打造一支比较专业、比较稳定、比较诚信的团队也显得非常非常重要。”叶俊英说,易方达非常重视并在积极推动股权激励,对此也“抱有希望”。
嘉实基金管理公司总裁赵学军认为,在基金业目前存在相对垄断的情况下,基金业的成功不仅仅凝聚了基金经理、基金高管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凝聚了全社会的支持。如果这个时候把基金公司的股权定向给了从业人员,是不是会有不公的嫌疑?赵认为,这是监管部门一直在承受的压力。
但他认为该问题并非无解,“我们在十年管制下已经建立了一系列法规制度,我们已经有能力从准入监管转向行为监管。若基金公司发行上市,基金公司就多了一个期权激励的正常途径”。他认为,通过探索总有机会让基金经理、高级管理人员在市场的公平竞争中得到自己该得到的权利。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