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职员眼中的基民们:基金常识有待普及

发表日期: 2007-12-03 15:36:33  来源: 每日新报  作者: 吴静芳
  一年多来,大盘指数映照下的亮丽风景绝不仅仅属于证券交易大厅,大大小小的银行也成为各类投资者实现跑赢大盘梦想的战场。他们会将自己的定期存款"换"成基金,甚至坚信只赚不赔;他们会每天准时到银行"报到",随时查看自己的基金净值;他们会带自己的亲朋好友到银行开户,壮大自己的队伍;他们还会收集各类基金品种的信息资料,与身边的"战友"和银行的工作人员共同讨论。走进一家银行,再试着走近那些基民,犹如看到目前国内基金市场的一个缩影。

  刘先生在一家商业银行担任大堂经理,用他自己的话说,基金火了,他却瘦了!特别是从今年3月份开始,基民规模成倍增长,他每天都要接待大量前来咨询和办理业务的市民,高峰时,别说吃饭,连喝水的工夫都没有。在采访中,刘先生向记者列举了不少他的所见所闻,也谈了不少他的感受。

  谁在银行炒基金

  银行里的投资者一般比证券公司里面的投资者年龄偏高一些,刘先生告诉记者,在他接触的客户中,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刚刚离退休的人员甚至占多数,教师、医生护士及公司职员稍多,但也有相当比例为家庭主妇。他们普遍认为,投资基金的收益要比存钱获取利息大得多,同时在银行开户炒基金门槛也低,更重要的是银行网点要比证券公司多,办理业务更加省时。据刘先生介绍,在5月30日之前的几个月内,银行每天办理最多的是与基金有关的业务。高峰时,一天办理100笔业务,其中七成业务与基金有关。最近市场趋淡,业务量减少到三四成,目前到银行开户的投资者明显减少了,多数是在办理赎回业务。

  基金常识有待普及

  "银行就是股市的晴雨表,无需查看昨天的大盘走势,只要你走进银行,看看办理基金业务的人数及他们的表情,就会大概猜出股指是牛还是熊。"刘先生接着向记者介绍说:"从3000点到接近6000点,大盘指数的每一次飙升都会刺激投资者的热情。特别是目前许多市民对投资基金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总是认为买基金跟买国债一样保险,而且认为每只基金都会赚钱。"他还向记者讲了这样一个经历:3月份时,他接待了一位中年男子,当他询问办理什么业务时,这位市民递给他5万元现金,告诉他,给我来5万元的基金!当他问对方是否已经开户、买哪种基金及数量时,这位市民全然不知。刘先生笑着说,"在我每天接待咨询的业务中,近一半的时间是在向客户介绍基金最基本的常识。"刘先生认为,也正是因为上述因素,目前基金市场尚难做到理性投资。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