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纳斯基金再陷人才流失困境

发表日期: 2007-11-19 00:00:00  来源: 证券时报  作者: 梁锐汉
  在今年夏天,晨星曾经介绍过杰纳斯(Janus)基金的浴火重生,似乎让投资者又一次看到一个王者归来的故事。在经历了熊市的业绩低谷后,杰纳斯旗下的相当一部分基金开始反弹。一度落后的杰纳斯基金(Janus Fund)和杰纳斯环球基金(Janus Worldwide)业绩开始领先于同类基金平均水平。更为重要的是,杰纳斯基金聘用了一批资深的分析师,并调整了基金经理的奖励政策使基金经理和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一致。在此政策的驱动下,杰纳斯的基金经理开始大量买入并持有自己管理的基金。
  重演当年基金经理离职噩梦
  然而,最近发生的几只基金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经理离职的事件,使得杰纳斯基金的投资前景被蒙上了一层阴影。斯科特•斯库尔茨(Scott Schoelzel),杰纳斯二十基金(Janus Twenty)的基金经理,在管理该基金的10年里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回报,在此之前他是杰纳斯奥林匹克基金(Janus Olympus)的基金经理,将在今年年底离职。而在上个月,杰纳斯基金(Janus Fund)的基金经理大卫•科金斯(David Corkins),杰纳斯成长和收益基金(Janus Growth & Income)、杰纳斯基本股票基金(Janus Fundamental Equity)的基金经理密阳•索夫(Minyoung Sohn)突然离开公司。斯库尔和科金斯是杰纳斯最好和最资深的基金经理,而索夫则是基金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三位基金经理的出走是杰纳斯基金的一大损失,而且这是最重要的基金经理当中的三个。以前杰纳斯基金也曾经遭遇过基金经理出走的危机,但现在,刚刚是杰纳斯基金的CEO嘉利•布莱克(Gary Black)执行增加资深分析师和扩展产品线的政策,也是杰纳斯基金在经历熊市的低迷后刚刚有所起色的时候。之前,杰纳斯基金曾经因为集中在成长型基金的狭窄产品线和脆弱的投研团队,而在科技股泡沫破裂以来的熊市中遭遇滑铁卢。杰纳斯当时受到质疑的是,因为基金经理的离职而匆匆把一些还没有足够经验的分析师推上基金经理的位置。
  如何维护团队的稳定性
  为杰纳斯基金的振兴,CEO布莱克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他开始重新审视杰纳斯基金的风险控制,同时着手调整基金的产品线布局。不仅这样,布莱克还着力把杰纳斯基金的主要客户从个人投资者转变为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更加强调投资的纪律性和多基金经理制度来保证基金的稳定性。而杰纳斯的历史传统却是拥有很大自由度的单基金经理制。在推进这些变革的时候,布莱克还要求基金经理必须证明不采用分析师推荐的投资策略的理由。布莱克积极推动基金经理进入杰纳斯的投资总监队伍,并要求那些资深的基金经理不定期的向投资总监们报告。
  然而布莱克的变革,包括激励机制,风险控制和分析师角色转换使得基金经理队伍出现不稳定因素,而一些好的投资者开始撤离杰纳斯基金。这使得晨星分析师对杰纳斯基金的投资态度回落到观望等级。虽然杰纳斯依然还有一些资深的基金经理,但投资者在投资前需要考虑其基金经理队伍的不稳定性。
  在晨星最新的信托责任评级中,我们把杰纳斯基金的公司文化评级从C降到D,这是因为晨星把管理团队的稳定性看成是公司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而杰纳斯很多的分析师和基金经理却用他们的离去为杰纳斯的公司文化投了一票。而且,杰纳斯公司还在流失他们的高管,包括CFO和顾问组成员。
  应该看到,优秀人才的流失是广大基金公司包括杰纳斯基金公司在内,所面临的共同难题。构建良好的公司文化来吸引并留住人才是基金界最大的挑战之一。因为管理团队的稳定性往往反映到基金的业绩上。
  从杰纳斯基金案例中,我想至少有两点值得中国的基金公司警示:一是良好的公司文化及激励机制来吸引和留住人才,基金经理的离职和高管出走在中国的基金界并不是鲜见的事情,多基金经理制是基金公司追求稳定性的一个现实选择。另一个是合理安排产品线来控制风险。杰纳斯当时是在科技股的牛市里产品集中在成长性基金,相对于目前中国也是在牛市里股票型基金最为受到热捧,但如果遭遇股市的突然转向受伤害的不仅仅是投资者,还有那些产品线集中在股票型基金的基金公司。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