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持续升值 QDII产品投资须谨慎

发表日期: 2007-11-14 11:07:02  来源: 国际金融报  作者: 田宁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11月1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4309,较前一交易日大幅回落169个基点。前一交易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以7.4140改写汇改以来新高记录。

  自10月下旬以来,受人民币加息预期升温及美联储降息等因素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走高,相继突破7.5、7.49、7.48、7.47、7.46、7.45等数个关口,人民币升值的速度明显加快。

  面对外汇市场的新变化,银行专业人士提醒持有美元等外汇的投资者,为了不让外币资产缩水,目前结汇或购买外汇理财产品比较划算。

  美元可尽早结汇

  从事外贸工作的张先生,有5万美元存在银行已经一年了,并且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使用美元的计划。理财师建议,从投资收益角度考虑,如果短期内不出国使用外币的话,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尽早结汇,把手中的美元换成人民币,以减少“资金缩水”。

  目前,人民币每年的升值幅度大约在5%左右。而专家表示,最近人民币升值加速,有可能达到8%甚至10%。因此,张先生的美元存款一年多没做其他投资,实际上在人民币升值这方面已经缩水5万美元×5%=2500美元,相当于损失人民币2万元左右。

  理财专家表示,在国家外汇管理局放宽外汇兑换政策后,市民每年可兑换不超过5万美元,一般的出国事务基本可以满足需求。因此,市民只要没有短期外汇需求,可以考虑把手中美元结汇。

  选择购买外汇产品

  人民币升值是相对于美元的,除了结汇以外,投资者可以将美元兑换成欧元、日元等方式实现保值,或者通过炒汇实现保值增值。但这些需要投资者有一定的金融知识,特别是炒汇。

  投资者可通过银行的外汇报价系统,以各外币种之间的买卖赚取收益,实现外币资产的保值增值。

  此外,现在各家银行都有外汇理财产品,收益率略高于存款利息,如果握有外币的市民不想兑换的话,购买外汇理财产品也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渠道。

  总体而言,人民币升值对普通百姓的消费影响目前并不算大,但在投资理财方面却有值得重视的问题。专家提醒说,个人在选择银行外汇理财产品时,应尽量选择期限较短或客户有优先终止权的产品,这样就可以在提高收益的基础上减少风险。据了解,目前许多银行推出的外汇理财产品最高预期收益可达30%,虽然不一定能最终实现,但未尝不是市民避免外汇资产缩水的一个方法。尤其适合于没有金融专业知识或没有时间的一般投资者。

  QDII产品投资须谨慎

  沪上各银行外汇理财产品层出不穷,不管如何花俏,对于老百姓来说,收益高一点、风险低一点才是真理。许多投资者反映,外汇理财产品看不懂,不知道到底投资什么。理财专家指点,投资不熟悉的产品关键是把握好四点:投资方向、投资收益、是否保本、投资期限。

  由于QDII产品可分享境外投资收益,既可用人民币投资,也可用外汇投资,近期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同样是QDII产品,本月上海农行推出的“金砖四国”境外宝理财产品就是一款不错的选择。挂钩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四个国家的股票,获取高收益。据农行介绍,今年5月发行的第一期境外宝(QDII)产品,在发售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已经实现了超过40%的收益。

  除了银行系QDII产品,投资者也可以选择基金系QDII产品,不过受累于近期的股市震荡,目前发行的4只基金QDII产品均跌破了面值,市民在投资时应做好思想准备。

  善用外汇期权

  目前国内可以合法交易的外汇期权,一般指的是客户向银行买入或出售的在未来某一时刻或一定期限内以特定的汇率购进或卖出一定数额的某种外汇的权利,它通常以标准合约的形式出现。期权的买方有锁定的成本以及无限的获利可能,而期权的卖方则有固定的获利和无限的亏损可能。

  银行获取的是每手0.07元的差价,而对于投资者而言,则主要是通过期权合约价格(期权费)的波动获利。投资者看涨某种货币,即可以买入该货币看涨期权。实盘涨,期权费即涨;实盘跌,期权费即跌。

  投资须防汇率风险

  理财专家提醒,如果投资者现在用人民币购买外汇理财产品或者投资QDII等产品,一定要考虑到汇率风险。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一些外汇理财产品隐性降低收益率,特别是美元理财产品。因为这些外汇理财产品在到期后,将兑换成人民币返还给投资者,收益率就会受到汇率的影响。
  按当前人民币的年升值幅度为5%推算,意味着外币理财的收益必须在5%以上,投资者才会产生收益。其实这也是近年部分外汇理财产品出现零收益甚至负收益的原因。不过,也有部分外汇理财产品设置了汇率保护条款,只要人民币升值不超过规定幅度,收益就不受汇率的影响。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