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调整频频海南基金热悄然退烧
发表日期: 2007-11-10 00:00:00 来源: 证券导报 作者: 宁远
“上午只有一位客户来办理基金申购,下午还没有。”11月8日,某银行金盘营业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证券导报》“财经海南”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和前几个月拥挤在银行和券商柜台前“抢购”基金的人潮相比,这段时间购买基金的人明显少了很多。
而在该行营业部基金净值公告栏前,几位年纪稍大的投资者正围在一起查看自己关心的基金净值,同时还有部分投资者在询问银行的工作人员是否该赎回自己的基金以落袋为安。
这意味着,随着最近股市频频出现的宽幅震荡,因“基金不败神话”引发的基金热潮在大盘的一片惨绿中悄然退烧。
买基金也会被套?
“以前只听说买股票会被套,可现在没想到买基金也会被套。”今年9月底,海口的张小姐再也经受不住身边同事买基金赚钱案例的诱惑,拿出大半储蓄购买了一只股票型基金,孰料进入10月,在让张小姐这样的新基民赚了一点小钱之后,股市就开始大幅震荡,基金净值也开始逐渐“缩水”,到目前为止,她的基金不仅没有赚钱,还亏损了大约10%,这实在让满怀赚钱希望的张小姐始料不及:“前段时间都说投资基金比把钱放在银行好,可现在赎回是亏,不赎回也是亏,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和张小姐相比,也遭“套牢”的李先生由于有“家底”撑着,因此还不是那么着急上火,但最近的几次抄底却也让他抄得“没了脾气”。今年年初,在朋友的建议下,李先生买了两万多元的基金,刚开始也没怎么把这事放在心上,结果8月份一看自己买的基金收益率已经超过了50%,这立即激发了他买基金的热情,通过学习基金知识和向老基民请教,他总结出了一套“投基”经验:就是运用股神巴菲特“当所有人都贪婪的时候恐惧,当所有人恐惧的时候贪婪”的操作原则,在市场大幅下跌时大胆“加仓”申购基金,因为第二个交易日股市肯定会大幅反弹,这样就可以获得更大收益。但李先生万万没料到,进入10月下旬后,他屡试不爽的“逢跌必加”的操作手法竟然再也不灵了:往往在他以为市场大跌后就会迎来强烈反弹而大胆加仓后,市场却仍然执着探底,即使是有所反弹,也是昙花一现,这意味着李先生投入的资金还没赚到钱就已开始缩水。从10月18日到现在,李先生已经多次在市场大跌时加仓,但结果却是越加越沮丧。“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李先生感慨道。
“基金不败”遭市场痛击
相对于今年前三季度基金月平均收益达到14.78%来说,10月份的基金收益让很多投资者感到了失望。众多开放式基金表现平平,一些老牌基金甚至一路领跌。数据显示,在除了货币基金外可比的271只基金中,10月份平均收益仅有1.69%,而其中54只基金的收益为负,最多的赔了6.16%。271只基金中多数基金净值损失远超沪深300指数的跌幅,只有一只在10月份的收益情况实现了8.97%的月收益,而其他的基金中,有52只基金的收益仅在1%以内,还有54只基金的收益为负。
如果正好在一个月前买入基金,除了买到上涨的50多只基金的基民外,其他基民全部处于套牢状态。若是再算上申购费等必要成本(一般股票型基金的申购费为1.5%,而月增长率超过1.5%的基金只有26只),被套牢的队伍就更加壮大。
而上述数据与前三季度的数据相比,显然是天壤之别:据统计,截至三季度最后一个交易日,在全部123只股票基金中,有90只的净值增长率超过100%,2只超过200%。
这意味着,在市场调整的屡屡痛击之下,“基金不败”的神话已经是昨日黄花,基金“一买就赚”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
“从今年的基金涨势来看,10月的收益是令人失望的。进入10月下旬以来,基金重仓持有的部分股票大幅调整,比如说金融保险和采掘业等,最近市场又大幅震荡,增加了基金的操作难度,这些因素影响了基金的整体收益。”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
是逢低买入还是赎回止损?
收益下滑和基金净值的“缩水”让不少抱着“买基金比炒股稳”观点入市的基民,心理承受力大受考验,尤其是9、10月份刚刚入市的新基民。基民们都为一件事矛盾:要不要赎回手里的基金呢?
在《证券导报》“财经海南”记者浏览的多家本地和岛外的基金论坛中,几乎到处都在讨论“撤退还是坚持”的话题。在某个专业基金网站的基金吧里,关于“撤与不撤”的话题讨论得如火如荼。相关主题的一个帖子在5日清晨7点多发出,截至8日晚上,跟帖已近30页。
在这些跟贴中,“不撤”的声音占了主流。“已经经历过2•27、5•30、9•11、10•25(注:这几个都是今年股市大跌的日子),这次不过调整时间稍长一点而已,怕什么,坚决不撤”、“撤就意味着退出兴旺的资本市场了,坚决不撤,陪它玩到底!反正一时也不缺这点钱用”。极端一点的,甚至还说出了“死了都不卖”的话。
而一些被套的基民则表示会“被动持有”。从发言来看,选择割肉的基民很少。只有极少数的网友回帖说,“撤吧,不要等到崩盘才欲哭无泪。”
也有部分基民比较谨慎,决定“撤出本金留下盈利继续玩,这样进退方便”,或者“把已经获利的基金赎回,被套的放着随它去”。持“先退出择机再进”观点的基民也不少:“卖与不卖,其实就该以你所能承受的心理价位为分界点。我支持卖了,等合适的时机再进入为好。”有人则打算趁此调仓,“可以先从业绩不好的垃圾鸡(基)中撤出,腾出钱来,逢低再杀到业绩好的基金中。”
这个观点引起的争议不小。“我们可以很理想地说,我现在先卖,等回调好了再买回来,这话说说容易,但真正执行起来就难了,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回调好了,等你认为好了的时候,基金净值早上去了,总之一句话,不等用的钱,在国家大经济仍有希望时,就扔在基金里,总比只有银行活期利息好。”“基金不像股票,波段非常难做,我坚决不做。”
支持多数人“不撤”的最大理由,是因为大家都觉得“牛市基础未变”,或者“看好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持此观点的基民,有的还趁最近大盘调整的时候加仓。
海口银行券商基金申赎基本正常
“我们营业部的基金申赎情况基本正常,10月份的申购量还大过赎回。”11月8日,银河证券海口营业部的黄哲华在接受《证券导报》“财经海南”记者采访时说。记者同时还从海口多家银行和券商处了解到,相对于“5.30”时市场大跌时人们纷纷赎回基金的恐慌情绪,最近一段时间赎回基金的人并不是很多,而且一些勇敢的投资者还趁机申购。
正在海口金盘路一家银行办理基金申购业务的王先生告诉记者,5•30股市大跌时,他曾匆匆忙忙地把基金赎回了,“那个时候我买的一个基金从最高赚了2700多,一路跌下来,那时我刚买基金不久,慌死了,于是就听了别人‘落袋为安’的劝告赶紧赎回,最后只赚了700多。但没过多久,大盘转好,那个基金又迅速涨回来了,一进一出,若算上手续费,还亏了。所以这次不打算动了,而且还准备趁着大盘调整再买一点。”
据海口一家银行负责人介绍,在10月25日,11月1日、2日、5日股指接连三天的大调整中,基民申购基金依然踊跃。三天都出现净申购,其中,11月1日、5日两天的申购量比赎回量大出3倍左右,11月2日的申购量略高于赎回量,不过与上个月相比,申购量有所萎缩。有关人士表示,进入11月以来,申购量出现萎缩,说明基民的投资心态日趋谨慎。
但这位人士同时也告诉记者,随着基金只赚不赔的神话被打破,以往新基金发行或基金持续营销“一日售罄”甚至还要比例配售的热闹场景,如今已很难见到。取而代之的是,无论是封转开,还是大比例分红或拆分,要达到预定销售规模,少则一个多星期,多则超过一个月。
基金投资需理性
“如果你不准备持有基金一年以上,最好不要投资基金。”银河证券海口营业部的黄哲华说:“在投资者到我们营业部来申购基金时,我们都会提示他投资基金贵在长期持有,不要把基金当作股票来炒作,今天申购明天赎回,这样不仅赚不到钱还徒增烦恼。”
针对目前大部分基民关心的“逢低买入还是赎回止损”?黄哲华说,股市震荡,基金净值肯定会跟着震荡,假如投资者想规避风险,可以赎回基金。但假如赎回之后无法抑制自己的欲望,还想在短期内重新进入市场,这样产生的风险可能比你继续待在里面还大,因为能刚好踩对点位进进出出的投资者很少,实际成功概率偏小,而且,一次猜对可能让你总想去“炒基金”,这将为以后投资埋下隐患。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只要股市基调不变,不妨以不变应万变。目前大盘点位从中长线来看处于中低点位,未来上升的机会是有的。宏观经济和发展趋势仍是不错的,所以不必对未来过度失望。对于好基金来说,只要大盘回暖,可能很快就会恢复元气。所以如果投资者的资金不是特别急用,就不必急于赎回。至于逢低买入,可在趋势明朗时再行操作。
“其实面对市场调整和基金净值‘缩水’,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比投资者更紧张,因为目前各家基金公司和各个和基金之间的竞争压力都很大,他们会想方设法调整投资机构以抵御市场风险。”工行海南省分行贵宾理财中心负责人杨书明也建议投资者尤其是八月份以后入市的投资者暂时不要赎回自己的基金,只要投资者继续看好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就可以将基金当作一项长期投资,利用其长期增值的功能来抵御和减少通货膨胀对自身生活的影响。“无论任何投资,最需要的是信心和耐心,最忌讳的是恐惧和贪婪。”杨书明说。
那么在目前股市频频宽幅调整的情况下,是否还能继续投资基金呢?杨书明认为,希望获取较大收益的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合理安排,采用分批建仓的做法陆续买入自己看好的基金;希望保证本金安全的保守和稳健性的投资者可以考虑购买货币型和短债型基金。同时也可以在银行办理一个“基金定投”业务,在平滑市场风险的同时分享收益增长。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