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沸点 对基金“老鼠仓”要真打

发表日期: 2007-09-27 09:13:37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 曹中铭
主持人:
  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副主任洪磊在做客中国政府网时,针对网友提到的基金"老鼠仓"事件表示,将进一步完善证券投资基金内幕交易行为认定指引等,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大对基金从业人员内幕交易以及背信行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包括"老鼠仓"在内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基金已经成为中国股市发展的主力,这个主力是否在法制轨道、道德轨道、价值轨道的三维空间运行关系到股市是否有光明的未来。基金"老鼠仓"与内幕交易一样,都是严重的犯罪行为。主管部门注意到了股民的呼声是一件大好事,而问题是,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只听到严打基金"老鼠仓"的口号,并未见到真正的实质性的动作。为了股市健康的明天,我们需要真打而不是假打!
  大众评判台
  郝彬彬:藏在暗处
  过街老鼠当然人人喊打,但基金"老鼠仓"显然不会胆大到在街上招摇过市,而是藏在暗处。在举证困难、查处繁琐的情况下,就造成了眼下喊打的人多、实际动手的人少的不良局面。敢不敢较真,是任何管理者责任心最直观的表现,光说不练的结果会越来越让股民失望。 向海蓝:很难动真格
  我觉得在现有体制下很那动真格。看看这些大而空的措施就知道了,没有实际有效的落实措施和手段。
  赵悠然:应转变思路
  打击基金"老鼠仓"不仅是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的需要,同时也是基金公司利益的需求。只不过在大牛市基金很热时,这种矛盾被暂时掩盖了。严打"老鼠仓",管理层应该转变思路,激发基金公司自身的责任感,这样会相对容易一些。 黎定平:隔靴搔痒
  证券市场不应存在害群之马,像基金"老鼠仓"这种违背市场 "三公"原则的行为理当严厉打击。否则,所谓的"三公"、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作为监管层来讲,对于类似的违规行为需严惩不贷,而不能仅仅采用隔靴搔痒式的处罚措施。(凌建平 郝匀嘉)
   ◆沸点特稿 监管者和基金公司都应担起责任
  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对于基金的"老鼠仓"亦同样如此。
  "老鼠仓"并非是现在才有的现象。当年的券商主导时代,券商从业人员的"老鼠仓"就非常普遍,只不过当时囿于制度建设上的缺陷,事发曝光后要么是券商内部进行 "消化",要么是最后不了了之,但其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却丝毫没有因之而抹杀。
  事实上,市场中关于基金"老鼠仓"的传闻绝非空穴来风。上投摩根原任基金经理唐建"老鼠仓"事件的出现,导致传闻最终成为了暴露在大家眼前的现实。至少在笔者看来,此事件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什么"独立"事件。一方面,这映射出基金公司内部治理上还存在弊端;另一方面,也说明基金公司在对其从业人员的它律以及从业人员本身的自律上还做得很不够。因此,出现基金"老鼠仓"事件后,若仅仅只追究从业人员的个体责任,而忽视了基金公司作为主体所应承担的失察责任,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近几年来,随着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张,基金在市场中的地位日益稳固,也愈来愈掌控着市场的话语权。基金在高举价值投资大旗的同时,也在慢慢创造自己的品牌。但是,即使基金今后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基金仍然只是代人理财替人 "打工"。最大限度地维护持有人的利益,是基金的基本职责所在。另外,作为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基金还担负着维护市场"三公"原则的重任。
  其实,基金"老鼠仓"与内幕交易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利益两字。本人以为,基金"老鼠仓"现象的发生,不仅考量着基金公司的内部治理、从业人员的它律与自律,同时也是在拷问证券市场的监管者。
  A股市场正处于由散户时代向机构时代的转型期,作为最主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基金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而包括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的规范运作是大势所趋。基金能否规范运作,对于基金本身、对于市场中投资者信心的树立均意义重大。
  俗话说,治乱须用重典。对于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监管,除了要求其苦练"内功"外,对基金"老鼠仓"等违规行为拿出实实在在的治理办法出来,并严格执行,亦是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曹中铭)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