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慈善基金运营新模式

发表日期: 2007-09-13 12:56:38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高初建
 随着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许多现实性的问题必将一一出现。对于众多的民间慈善基金组织而言,一个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慈善基金是否可以进行市场化运营?怎样才能更好地管理、运营慈善基金,使之高效率地发挥作用?
  与那些在民政部门登记的慈善机构及各种公益机构不同,由企业或民间个人出资设立的慈善基金组织有不少是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法人。事实上,正是因为在民政部门不易登记,许多热心慈善事业的人士才选择了注册成立基金会这一方式。然而,尽管名为"法人",但由于慈善基金设立的慈善性质决定了它是"非营利"的。于是这就带来了一个困惑:难道慈善事业只是一个"捐钱的事业",而不能成为一个"做事的事业"吗?
  我们的古人曾创造过一种"义田"或"义庄"的慈善经营方式。即,由一个村庄、一个家族或某个人,捐赠一片田地庄园,有专人管理,专人从事生产。其生产所得,一部分用于支付管理者、生产者的酬劳,其余部分用于赈贫济困。如果经营得法,盈利较多,"义田"甚至可能扩大规模。
  在当代西方国家,不同的慈善基金组织也不纯粹是个花钱的机构。比尔•盖茨曾经表示,他退休后将会"像经营微软公司一样"去经营他的慈善基金。有资料表明,不少慈善基金都在直接或间接地以不同方式募集基金,运营基金,使基金增值。这其中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值得研究,值得学习。
  不容否认,在有关慈善事业的理论研究方面,我们做得还很不够,仍存在不少空白甚至是误区。比如,从事慈善工作要不要成本?其成本核定的标准如何确定?再比如,慈善组织获得的资源是否存在产权问题?如果存在,它们是私有产权,是国有产权,还是社会公益产权呢?与此同时需要研究的是,慈善基金是否可以用于投资以保证其增值?或者说,能否建立专门的"慈善投资",用以解决慈善款项的长远需求?而围绕上述"成本"、"产权"、"投资"等等概念,慈善事业能否纳入市场化的、至少是准市场化的轨道中呢?
  在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令人可喜的是,在实践中已有不少企业创造出"创始基金"、"项目基金"、"留本冠名基金"等等崭新的慈善基金模式,摸索出许多具有操作性的、有良好效果的运营经验,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开端。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