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透支”到“投资”

发表日期: 2007-08-25 00:00:00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作者: 张宝
  有媒体这样宣扬:2007年,最落伍的事情将不再是你还没有开通自己的网络博客,而很可能是你竟然没有购买过一只股票或基金。
  而在前几年,媒体上最热的词汇还是“月光族”和“卡奴”。我也曾是一名标准的月光族。要说“月光族”吧,也就是“月光光,心慌慌”而已,到月底掰着指头算工资还有几天到账,大不了厚着脸皮到同学、朋友那里蹭吃蹭喝。但“卡奴”的日子就苦多了,我就经常被两张交替透支的信用卡弄得焦头烂额。工作两年多,一张定期存款单都没有,只落下透支银行的几千块钱和外债若干。 每次很难为情地要求父母支援时,我也一脸的态度诚恳,念咒似的在心里发誓“我要攒钱”,可转过身去,上个月的惨痛教训就忘了。这样几年下来,除了感觉每回搬家越来越难和年龄越来越大,再这么玩下去女朋友都会跑了,更深的感受是看不到未来。
  自从无意中在新浪财经频道的一个理财论坛中转了几圈后,我的财富观念和生活观念不知不觉中有了转变。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在谈个人的职业规划,谈怎样去计划自己的人生,怎样挣到更多的钱,但对于怎样更合理地花掉我们挣到的财富,怎样让我们的钱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更应该值得我们深思。
  带着这样的目的,我有时间就去各大财经论坛里转悠,碰见一些经典的财经书籍就买回来读读,看得多了,才发现,所谓理财,就是关注个人生活的目的和自己的需要,为此而建立一个安心的生活体系。有了这样的观念,再结合自己的情况,我发现,自己之所以攒不下钱来,主要在于自己没有攒钱的信心,也没有体会到攒钱带来的成就感。实际上,我之前的多次攒钱计划“失败”未必就是真正的失败,只是我还没有制定一个清晰的计划,而一个模糊的“理财”计划必然是难以实现的。时间长了,我的内心已经不相信自己能够攒下钱来了,努力只是白费工夫。这才是我以前财务状况糟糕的根源。
  有了这样的深入分析,我仔细思考并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具体的目标:首先,改变过度消费的习惯,东西只要合适就行,不一定事事讲名牌,理财并不是降低生活质量,只是要控制不合理的消费。二是开源节流,在保证工作质量的情况下,利用工作空余时间找了一份兼职,增加自己的收入。然后又在单位附近找了一处非常便宜的员工宿舍,家具是宿舍配的,这样,每天步行五分钟就到单位,中午饭在单位食堂解决。这样过了三个月,我信用卡的债务和借朋友的钱就还清了。
  现在我花钱有计划有方向,生活有了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未来也比以前更有把握,还有就是无债一身轻,心里感觉踏实多了。按照心理学家马思洛的需求理论,人类的需求是有层次之分的,温饱满足之后,就要进一步追求人生最终目标的实现。而要满足这些要求,必须建立在一定的财务条件上。
  以最少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收益,是经济学的基本精神。如何通过选择,找出代价最小、收益最大的一条路,让我们手中的钱发挥最大的功用,就成了我经常琢磨的事,慢慢地,这一规划越来越清楚:我把每个月收入的50%作为定期存款存银行,前三笔存为3个月期的,到期后加上当月收入的30%存为半年,再准备三四千元存成活期,作为备急用金。然后其他的钱用于投资证券,主要是买基金,每月都买,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积极配置型,就买了两只。
  就这样,到2007年5月,我已经成功地从月光族叛逃出来,银行存款已经有1万多了,两只基金一只已经有34%的收益,另一只也有25%的收益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每个月都要定期支付那些费用,所以我必须要保证自己有一个稳定的收入。对工作的感觉也不一样了,那也是对自己的投资,生活也有了明确的目标,目标明确了,生活好像就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我觉得,理财并不仅仅是打理那些我们挣到的财宝,而是用心经营我们未来的生活,计划我们能够计划的人生,理不理财,可以看出你对未来的生活有没有盼望,会不会理财,可以测试出你是不是适应这个时代。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