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老鼠仓的“堵”与“疏”
发表日期: 2007-05-25 00:00:00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作者: 黄俊峰
最近,上投摩根基金经理唐建因老鼠仓被查处,将原本隐藏于“牛市”中的“鼠相”大白于天下,也让“老鼠仓”成为当前大众耳熟能详的一个热门名词。专家建议,治理老鼠仓不能光靠“堵”,关键还是要“疏”。
“唐建不是唯一从事老鼠仓的基金经理,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证券监管部门的一位官员私下对记者表示,有的基金经理不遵循投资纪律和风险管控程序的行为令人吃惊,背后或多或少都牵涉到老鼠仓利益。
最近在一家上市公司饭局上,一位私募基金经理与一位公募基金经理聊得颇为投机。公募经理对私募经理说:“你们可比我们自由多了,不需透明操作。”私募经理说:“哪里,哪里,还是要靠兄弟们吃饭。”
后者说法虽应酬成分居多,但也道出了部分私募基金背靠公募基金大树“好乘凉”的内情,尤其是大量公募基金经理这两年纷纷转投私募,其“近水楼台先得月”亦是情理中事。
牛市火热,私募遍地开花,而有的私募其实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老鼠仓,如野草般偎依在公募的大树下疯狂地成长。有的私幕基金经理的工作重点不是调研上市公司,而是跟上市公司老总拉交情,和公募基金经理、券商研究员建友情。“公募与私募勾结,相互锁仓打掩护,过去、现在在业内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一位中等规模的私募基金经理告诉记者,他跟一些公募基金经理是哥们,大家经常互通有无,彼此投桃报李。而他跟不少上市公司高层颇有私交,经常能够搞到独家消息。等他建仓完毕后,就会给相熟的公募基金经理透露一下消息。
事实上,上市公司以及给上市公司提供中介服务的会计、法律、资产评估等内部人利用先天的信息优势,提前打埋伏,谋取无风险暴利的现象大量存在,新近杭萧钢构风波就是比较典型的案例。而比较早操作借壳上市的一家券商至今仍未拿到通行证,据说与其老鼠仓泛滥有着直接关联。
老鼠仓作为股市潜规则长期存在,没有得到有效整治,如果任由股市“老鼠”横行无忌,长期看,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根基将遭到不断啃噬而不稳,短期看,必将给这轮建立在股权分置改革、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以及人民币升值基础上的牛市蒙上阴影。
唐建事件表明了证监会打击老鼠仓的决心和力度。监管部门内部人士透露,早在今年初,证监会就向基金公司下发通知,要求基金从业人员上报直系亲属的证券账户,拉开了清查基金老鼠仓的序幕。
唐建事件后,不少基金公司经理的手机在交易时间都被集中收缴,如此做法也不能说就没有意义,但有专家建议,在基金老鼠仓问题上,监管部门如果光靠“堵”,恐怕难以奏效,关键还是要有“疏”。譬如,允许基金经理在备案的情况下投资股票等。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这是秦相李斯著名的“仓鼠论”。但他最后被腰斩弃市的悲剧就在于他动了不该动的贪念,忘了自己的职业道德。也许,现在唐建对李斯的“仓鼠论”及其命运会有更多的体会吧。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