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企业年金热起来

发表日期: 2007-04-17 00:00:00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作者: 尚晓阳
  在最近的一个座谈会上,国资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推动大型央企建立企业年金。而在另一个场合,一位企业年金专家却直言,“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年金”。
  我国正在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目前的养老体系是社会统筹养老、个人购买商业养老险以及企业年金补充养老三支柱的形式。其中,企业年金作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企业和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据世界银行预测,中国企业年金到2010年估计能达到一万亿元的规模,到2030年达1.8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
  截至去年底,我国积累企业年金基金近910亿元,但这个数字和庞大的需求相比,还显得渺小。受制于多种因素,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尚未进入黄金期。
  大有可为的企业年金市场,现状却是“两头热、中间冷”,劳动保障部等政府部门大力推动,获得企业年金管理机构资质的金融机构也期待在这块市场上掘金,但众多企业却选择了观望。
  一个突出问题是,不仅参与的企业和员工人数比例很小,而且已经建立起企业年金计划的多是大型垄断性国有企业。不满的声音已经响起——这些企业本身的高工资再加上企业年金,实际上扩大了劳动者的待遇不公和拉大了社会分配差距,从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年金。同时,目前的910亿元企业年金资产中,只有158亿元是按照2004年颁布的企业年金新规运作的。按规定,其他750余亿原有企业年金必须在今年底前移交给市场化机构。
  另一个问题是,很多大企业更愿意自己成立理事会来管理企业年金,而不愿把这笔钱交给金融机构打理。但有关部门近日已经指出,有些理事会出现违规问题,今后不再引导和鼓励这种形式。
  如何激励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并将其委托给专业管理机构运作?做好基础工作、为企业年金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乃当务之急。否则,企业年金的大发展仍将只能是金融证券保险机构、有关政府部门及部分学界人士的一厢情愿。
  完善全国统一的税收优惠政策一直被视为企业年金“活棋”的关键。尤其是个人缴费的税收优惠,如果出台相关政策,个人的积极性会很高,企业经营者也有更多的动力建立年金计划。目前,虽然各地纷纷出台税收优惠,但全国统一的税优政策仍是千呼万唤未出来。
  另一个呼之欲出的是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制度。很多中小企业效益比较好,有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积极性,但因为资金量小,管理成本高,单独设立企业年金计划比较困难。成立集合企业年金计划,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拓宽企业年金市场。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