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挣扎”3200点 私募“潜水”封闭式基金
发表日期: 2007-04-02 00:00:00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作者: 陈恩挚
“我已经将很多股票卖了,将十多亿资金投向了封闭式基金。”私募基金老总高先生的话让记者略感惊愕。
3月29日,尽管个股普跌,但在金融股的拉动下,沪指一度上涨到3271点的历史新高。
不过,在沪指迭创新高之际,不少投资者已经感到高处不胜寒。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面对逐步消失的估值洼地,部分私募基金开始把关注重点由个股转向处于折价状态的封闭式基金(以下简称“封基”)。
个股投资机会越来越少
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某大厦办公室里,面对记者,高先生满脸透着轻松:“把大部分资金投了封基后,的确空闲了不少。”
而在此之前,他经常要忙于调研、操盘。据高介绍,私募基金的管理费用一般为收益的20%,所以,要想获得客户的认可,他的业绩应该比一般的公募基金至少高出20%。
“资金比较大且要保持持续高收益,依赖的主要是前瞻性的研究和价值投资。我们经常要在大部分公募基金之前,找到并投资有估值潜力的个股,等到这些股票被基金等大机构资金充分挖掘后,我们再抢先一步在股价高企时转入下一个目标。”谈到投资心得,高笑谈自己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者。
去年初以来,高和他的团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业绩。不过,随着指数从1000多点涨到3200点,他逐渐感到,市场上个股的投资机会越来越有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高的同行中,一些私募基金对整体上市、资产注入等题材股较为感兴趣,并期待从中获得高收益。
“事实上,那样投资风险会比较大。如果运气不好,等待你的可能是N个跌停板。依靠消息获得高收益肯定没有可持续性,对客户也不负责任。而在目前的点位,大部分股票确实已经不便宜,所以,处于折价状态的封基就成为我们的选择。”高认为。
在高看来,如果把封基看做一只股票,有些封基近几年的分红和收益绝不亚于一般的上市公司。“如基金安顺,如果以每年分红和投资回报当做收益来计算,尽管有一定的周期性,但其市盈率和市净率都大大低于普通股票。所以,对比尚不确定的题材股,我何不投资封基?”
记者通过多方采访获悉,目前已经有不少比较大的私募机构陆续关注和介入封闭式基金。
“去年以来,市场里许多股票我们都参与过。我手头的资金也在不断增多,不过,私募不大可能在高位大量买股票,去接其他机构的货。因此,投资折价的封基便成为不错的选择。”杭州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坦言。
“赚钱都赚怕了!”
“茫然!”电话那边的基金公司投资总监仅以这样两个字对近期走势做了总结。“我们不能买封基,至于股票,指数经历这些天快速上涨之后,短期内走势难以判断。”
股改伊始,不少业内人士就指出,A股将迎来十年大牛市。不过,到今年3月30日,沪指的涨幅已经超出所有人的预期。
“赚钱都赚怕了!”前述杭州某私募基金经理的话多少有些耐人寻味。与此同时,随着股指不断创新高,操作也越来越难。低价股不低,高价股也越走越高。“持股还是离场,牛市能否依旧?”成为近期不少投资者心头的困惑。
“可能因为担心,我昨夜梦到今天早盘1小时成交量放大到200亿元,这是机构出货的信号。所以,看到今天早盘的情景,我迅速卖掉了大部分股票。不过,下午又感觉大盘十分强势,担心后期踏空,接着又买回来了。”3月28日,上述私募基金经理告诉记者。
事实上,近期已经有投资者陆续选择离场。据多位基金经理向记者透露,老基金近几日出现一定程度净赎回。“现在是九成仓,出现赎回就要被迫卖股票,这也比较闹心。”一位基金经理无奈地说。
不过,上市公司2006年的业绩风暴却超出人们的预期。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3月28日,沪深股市总共有535家上市公司披露2006年年报,净利润同比增长57.99%;每股收益为0.34元,同比增长41.87%。
目前市场的高位宽幅震荡的背后或许是新老资金的博弈及投资者内心的挣扎。
“‘指数牛市’的意义不是很大。我们对牛市特征的理解是,在国内宏观环境向好,经济快速上涨及证券市场变革和发展的背景下,市场比较活跃,上市公司的质量大幅度提升,存在大量的投资机会。” 富国天益价值基金经理陈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投资者或者可以买入一些优质蓝筹品种捂着,即便后期有一些震荡,过后仍然有不少获利空间。”申万巴黎新经济基金经理常永涛建议。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