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探路 产业基金守望规则

发表日期: 2006-07-17 00:00:00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作者: 李清宇,邬静娜
  排练已久的产业基金终于敲响了开场锣鼓。
  据悉,由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天津泰达集团等6家机构共计出资60亿元的渤海产业基金已经获得国务院特批,成为国内第一只获批成立的产业投资基金。
  由于国内至今尚未出台《投资基金法》,因此产业基金的设立目前需要有关部门特批。天津政府有关部门人士透露,“(渤海产业)基金还需要报送国家发改委审批。”
  谋求更多融资渠道
  尽管此前有消息称,渤海产业基金的具体投资项目将在基金挂牌之后再做选择,但据一位了解情况的投行人士透露,该基金目前至少选定了三个项目,其中一个就是空客天津项目;另外两个分别是中石化炼化项目和滨海新区区内交通建设。
  上述投行人士告诉记者,产业基金光对空客项目就要投入500亿元,已经超出基金计划200亿元的总规模。“发展一段时间后,肯定会扩大规模。”扩张方式有两种方案,一种是通过天津当地一家信托公司发行受益凭证募集资金,“通常这种方式,信托公司要收取1.5%的手续费。”另一种可能性则是通过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如果这样,最可能借壳泰达股份。”通过这种方式募集资金,最有可能的是定向募集或者定向增发。
  但无论是哪种方案,渤海产业基金都必须具有法人资格。
  据天津方面知情人士说,天津有意将渤海产业基金改设为专门的基金公司,即将目前受托管理的渤海产业基金赋予独立的法人资格,并使其成为一家股份有限公司。
  众基金候场
  毫无疑问,关注这场“演出”的人很多。正如天津财经大学教授孙宏分析,在相关法律出台之前特批而出,它的成立和运作决定着中国产业基金的未来走向。
  “私底下有很多产业基金在酝酿。”温州投资协会会长孙国敬证实。据悉,去年曾有很多基金与温州投资协会联络,目的不外乎希望他们投钱。
  “如果相关法律正式出台,我们还是倾向于自己组建基金而不是去投资。”孙国敬说,3年前他们就有过这方面的尝试,但最后不仅没开展业务,组建的钱也搭进去了。最后就剩下了投资协会这样一个平台,集结会员单位资金一起投资。
  另据记者了解,目前光在发改委候签的产业基金就达到了15只。一些创新类券商也在筹划产业投资基金事宜,并且从基金公司挖人组建班子。
  不久前,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指出,产业基金走上前台的唯一障碍就是缺少一部法律来界定合格的投资人。她希望将要出台的产业基金管理办法能够有所突破。她认为只要对投资人的投资金额及资产有所界定,风险并不大。
  《产业基金法》将界定产业基金的设立、运作模式、监管以及投资人权益保护等。从2001年两会开始,有关产业投资基金立法的议案不断被提交,但至今尚未出台。而现有的3只中外合资产业基金都带有浓重的政府色彩。
  退出方式受限
  产业投资基金退出方式主要有上市、出售股份以及企业回购等。在美国,公开市场退出途径就有在纽约交易所上市退出,在纳斯达克市场挂牌退出,以及144A(美国证监会144A条规则允许合格的机构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交易发行未满一年或两年的私募证券)市场退出。
  而在我国,目前只有公开募集的流通股才能在沪深交易所上市。产业基金投资的法人股只能通过私下协议收购退出。因此吴晓灵在最近的讲话中提出,沪深交易所可以在现有报价系统基础上发展场外市场,以“增加基金本身的流通性”。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