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基金总经理:中国基金业面临十大挑战

发表日期: 2006-05-15 09:24:21  来源: 证券时报  作者: 李建国
 挑战一:管理能力难以体现

  从2001年7月1日证券法正式实施以来,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长达五年的熊市,这也是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产品数量大发展的五年。尽管绝大多数基金公司的管理业绩跑赢指数,但没有带来财富效应,基金不能将优秀的管理能力转化为赚钱效应。

  挑战二:银行系保险系基金带来压力

  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获得政策允许纷纷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对现有基金管理公司形成直接压力。首先,现有绝大部分基金公司的股东都为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实力显然无法与商业银行相提并论,而且基金的销售渠道很大程度掌握在银行手中。

  挑战三:业务空间有限

  基金管理公司的业务主要是管理共同基金,不能开展类似于证券公司的单独委托理财业务,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基金公司投资管理方面比较优势的发挥。相比之下,美国投资共同基金资产的诸多机构投资者中,退休计划是最大的单一类型基金持有人,占共同基金总资产近36%。

  挑战四:产品同质化严重

  现有的开放式基金虽然在契约中有平衡型、成长型和价值型的区分,但实际运作中受证券市场大环境的限制,各类基金的资产配置、品种选择的空间不大,具体运作策略也不存在很大的差别,越来越多的基金涌入同样的股票。

  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也存在明显的同质化现象,而行业基金、伞形基金、量化基金、保本基金、货币市场基金、LOF基金和ETF基金等基金创新产品则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基金产品的细分有待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挑战五:销售渠道瓶颈日益严峻

  基金公司的直销人员数量有限,难以发挥作用。而银行和证券公司方面由于主营业务与基金销售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冲突,基金管理公司在委托其代销时竞相提高销售成本,1.5%的管理费中基金实际能够拿到的可能只有0.6-0.7%。因此许多基金在当年乃至发行后的1-2年都难以依靠管理费的提取来覆盖其发行成本,对新进入的基金公司形成了很大的进入壁垒。

  挑战六:人才紧缺流动频繁

  2002年以来,基金经理平均离任比例为35%,其中2003年的离任比例接近40%。2005年底,离任的基金经理达265人,而基金的为264只。就任职年限而言,截至2005年底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仅为1.25年,远低于美国基金行业平均水平,其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均高于5年,是中国基金的4倍多。

  挑战七:持有人机构化

  基金是中小投资者重要的投资对象。以美国为例,75%以上的共同基金被居民持有。而在中国大陆,目前基金持有人仍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在可统计的基金2005年半年报中(共68只),机构持有人的平均比重达54.03%,个人持有人的平均比重45.96%,而且机构投资者占70%以上的基金达到40%。

  挑战八:治理结构不完善

  长期以来,我们并不积极鼓励基金投资人做主,依法表达自身的意志,而倾向于依靠行政管制和基金管理公司自律来协调基金投资人和基金管理人的矛盾。基金管理公司对基金资产实际控制权和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导致利益输送,在缺乏严密“防火墙”限制下,基金公司受托资产管理业务可能导致“损公肥私”或公募基金受到不公正待遇。

  挑战九:公信力有待提升

  相对银行、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成立时间较短,品牌建设刚刚起步,投资人对基金管理公司的信任度不高。加上中国证券市场多年的熊市,投资人对风险比较恐惧,对整个资本市场缺乏信心。

  挑战十:非市场化监管模式待变

  基金治理结构不完善,但又需要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监管者不得不对基金管理公司的业务活动实施严格管制。

  这样僵化和非市场化的父爱主义监管体系使市场缺乏创新能力,投资者没有得到更好的服务。此外,这种严格的、直接的、单一的审批方式,将使监管当局不可避免地陷入大量的日常审批事务中,工作量成为一种负担。更严重的是可能存在权力集中带来的官僚主义和监管无效率,甚至出现了“寻租行为”。

  对策一:国际化专业化人才培养

  基金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是基金公司的第一资源,过度的人力资源竞争势必对公司原有的人力资源结构和业务发展带来冲击。这种以更高薪资为目标的频繁流动,也不利于形成人才培养所必须的长期稳定的职业背景积累。

  而且,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结合程度也越来越高,现有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背景可能与行业的发展需要脱节。

  CFA资格认证培训是一种相对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在中国基金业推广CFA培训计划有助于以长期稳定人力资源培养计划,改变目前急功近利的人才竞争模式。

  对策二:品牌建设是生命线

  共同基金所属资产管理行业性质,决定了品牌价值重要性尤胜于一般的商品生产企业。基金管理公司提供无形的产品,它没有物理的形态,而且公司管理人员有限,投资者很难实际接触到公司,投资人对公司的认知基本上体现在品牌上。如果没有品牌效应,再好公司投资者也可能不去理会。

  对策三:养老金计划就是资本市场

  在发达国家有“养老金计划就是资本市场”的说法。尽管这个说法比较绝对,但却体现着企业年金发展与资本市场发展休戚相关。

  企业年金进入资本市场能够产生双赢的效果:一方面,能实现企业年金保值增值;另一方面,作为机构投资者,企业年金对资本市场的资金来源、市场结构、管理水平、运作效率以及金融创新等方面都产生积极影响,对改善资本市场的投者结构和促进资本市场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策四:多方共赢的海外市场投资

  QDII是中国基金走向国际金融市场的契机,有利于推动基金公司的国际化接轨,增强其在投资策略、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QDII制度为基金公司提供更加丰富的投资对象和渠道,由此基金公司可以利用产品设计优势,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特定风险收益结构的产品,深化产品线,扩大目标客户。

  最近几年以来,不管是在数量还是规模上投资海外的基金都获得了快速发展,得到投资者的认同,主要原因在于能够给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基金产品,而且很多基金均获得较高的收益。在表现最好的几类基金中,均能够看到投资国外金融市场基金的影子;特别是从3年累计收益率看,表现最好的基金均是那些投资海外的基金。

  对策五:依靠团队力量保持业绩

  基金公司以人才为基础,以制度为保障。人才流动是不可避免的,对基金公司而言,重要的是形成科学而规范的投资管理制度,才能在人才流动时保持公司的整体实力。

  过度依赖个人能力,如采取明星基金经理制度存在如下几个缺陷: 投资管理业绩好坏完全取决于个人水平高低,人员的流动造成投资风格变化和投资业绩的不稳定; 对个人思维判断的依赖会使整个投资团队产生主观化习惯,损害投资的规范化;并造成研究员和基金经理之间的沟通难以实现。

  对策六:产品创新是动力源泉

  从国际经验来看,20世纪80年代至今美国基金业快速壮大并走向成熟。这一时期美国基金业的主要特点就是基金品种不断创新,基金业发展趋于多样化。

  目前国内投资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如期货衍生产品、权证、资产证券化产品、外汇产品等新产品不断涌现,为未来中国基金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渠道,增加了基金品种的投资风格与基金业风险管理渠道。

  目前在中国发行上市的基金类型只包括股票基金、债券基金、产业基金、伞形基金等,缺乏专门从事衍生产品、套期和国际市场投资的基金品种。基金业要加强对衍生产品的研究,不断推出更多的基金品种,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同时,通过QDII,把投资的领域扩展到国际市场,在分散投资风险的同时,分享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

  对策七:以营销创新加强持续营销

  2004年二季度以来,股票型与混合型开放式基金的单只平均规模呈现下降趋势:从2004年二季度的平均每只25.21亿的规模一直降为2005年底的14.19亿。

  绩差基金由于不能给投资者带来良好的投资回报不断缩水,这种“劣汰”完全合乎情理;但大多数绩优基金的资产规模也在不断地下降,甚至缩水率更高(有的基金缩水程度已经达到了70%-80%),这一“优而不能胜”的现象值得深思。

  对策八:阳光是最佳的防腐剂

  目前基金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持有人大会缺失。股东大会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毕竟股票投资人有了一个基本的表达自身意志的机制。基金投资人作为基金财产的主人,缺乏一个表达自身意志的机制,持有人大会很难开起来。基金投资人对“管家”即便不满意也无可奈何,只有用“脚”投票,而不能用“手”投票。

  如果公募基金可以像上市公司那样,召开一次年度持有人大会,审议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工作,目前担心的公募基金利益受损问题,将可以得到大大缓解。

  对策九:积极探索产权制度改革

  基金公司应该考虑上市,基金公司产权应该多元化。基金管理公司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需要采取员工持股计划和高管持股计划,这只有通过上市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基金业产权制度进行较大改革比较好。当然,现在规定国内公司采取1+1模式(即控股一家,参股一家),外资企业只能参与一家基金管理公司。但是从机会均等和国民待遇上来讲,是不是也应该放开,都是一参一控。

  对策十:建立适合国情的监管模式

  中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体制模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广大投资者缺乏对市场风险的认识和防范,并且与中国基金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有待根据中国的国情进一步完善,决定了中国走美国模式将困难重重。

  虽然英国能充分发挥基金行业的自律功能,但行业协会的构建与完善及行业自律功能的发挥均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我们这种发育程度低的状态下,很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律,这对中国投资基金的快速发展不仅不利,反而有可能成为阻碍。

  结合中国国情,我们认为应该采取一种动态化综合监管的模式,即管理中既要注重各种监管主体的有机结合,又要根据监管对象所处的环境和条件,选择相应的管理手段和方式。这种监管机制是监管主体综合化与监管手段动态化的有机统一。

  总体发展思路可以概括为:以法制建设为基础和保障,建立全国统一的,权威性的投资基金市场主管机构,对基金市场的发展进程进行宏观引导和协调管理,同时建立和完善基金行业组织及其相应约束自律机构,以此来保证投资基金市场的持续、稳定和有序发展。

  中国基金业的道路是曲折的,前景是光明的,站在新的起点,我们相信,只要充分认识到行业目前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积极寻求科学的应对之策,中国基金业将得到长期健康而稳定的发展!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