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基金资产骤然缩水一半 洋基金恐难敌土基金

发表日期: 2006-02-09 14:55:11  来源: 南方周末  作者: 黄河
 开放程度最高的基金市场并没有出现合资基金势压本土基金的局面,相反,2005年本土基金的发展速度反而超过了合资基金?

  在管理的资产骤然缩水一半以后,整个市场都意识到,招商基金这次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1月20日最新公布的招商基金季报显示,招商基金管理的资产已经不到110亿元——仅仅3个月前,这个数字还是250亿,规模缩小达到了56%。

  “基金在年末普遍遭遇赎回,”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市场研究人士说,“但像招商基金这样大规模被赎回的还不多见。”

  招商基金是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也是规模最大的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它管理的资产主要集中在旗下的招商现金增值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

  实际上,业绩下滑的端倪在数月前就已经浮现。当时披露的信息表明招商现金增值的收益率低于市场基准,并且令投资者更为不安的是,约有73%的资产并没有找到更有利可图的投资渠道,而被直接存入银行。

  “与其让基金把钱存银行,不如自己直接把钱存入银行,还能省下给基金公司的管理费。”刚刚赎回基金的侯先生说。

  另一家成立不久的合资基金也遭遇大额赎回:运营才3个月的交银施德罗基金管理公司,基金规模从最初的49亿元下降至25亿元,下滑了49%。

  “业绩好而遭遇赎回压力,是国内市场的普遍现象,”交银施德罗基金基金市场部的刘晓军在电话里向记者表示,“因规模缩小就指责我们业绩不行没有道理。”

  交银施德罗的辩护是有力的,在2005年下半年成立的股票基金里,它的业绩的确是最好的。但不容忽视的是,即使加上业绩的考虑,合资基金在2005年的表现仍与市场的预期有很大差距:在银河基金研究中心的一项基金公司股票投资管理能力排名中,广发、诺安和易方达3家内资基金公司名列三甲,并且在前10名中,内资基金公司也占据了6席。

  另有数据表明,截至2005年底,在基金业总体规模继续增长的同时,合资基金在基金总规模的比例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从30.4%下降到25.8%。

  “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银河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杜书明对记者说,“因为基金公司成立时间都不长。”但杜书明也承认,相对于市场的期待而言,合资基金近两年并没有给市场带来惊喜,整体上表现平庸。

  本土基金更懂中国市场

  2005年合资基金的这种“相对平庸”似乎表现得特别明显。中国基金市场在2005年最重要的创新,如中短债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的收费分级以及利用交易所通道的基金通等,都与合资基金无缘。而合资基金铆足劲开发的高风险产品,由于缺乏投资者和市场的认同,收益也并不理想。

  “合资基金并不缺产品设计能力,”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高良玉对记者说,“问题是他们没有设计出符合中国市场需要的东西。”

  恰恰是在这一点上,本土基金与合资基金形成了分野。南方基金的例子可为佐证。南方基金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

  南方基金率先在市场上推出保本基金时,首先不理解的是外资机构,他们根本无法想象在一个缺乏对冲工具的市场上可能存在保本基金。

  但是通过投资保险,即引入担保公司为基金进行担保的方式,南方基金推出的保本基金最终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并使得保本基金发展成为基金市场上的一大类型。2005年南方避险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