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规模膨胀太快 基金经理能力圈不够了

2021-08-08 00:06:12 来源: 中国基金报 作者:张燕北

  中国基金报记者张燕北

  因为今年出色的业绩,一批权益类基金上半年或二季度规模快速增长。部分成长风格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也呈现几何式攀升,一跃跻身于百亿舵手阵营。管理规模猛增后,基金经理对更大管理资金量的适应性备受关注。

  受访基金经理普遍表示,目前尚未感受到规模变化对基金投资策略可能形成的明显冲击。但他们同时认为,作为成长股投资者,更好地进化能力圈、延伸投资管理半径,是管理大规模基金的首要考验。

  保持风格不漂移

  市场延续结构性行情,成长风格基金收益领先。赚钱效应下,部分绩优基金引来大量资金申购,尤其电商渠道申购量激增,部分产品规模急速上升。面对管理规模的扩大,多数基金经理仍保持原有的投资策略,坚持风格不漂移。

  “整体而言,今年以来中小盘成长风格占优。受制于基金持仓限制,大规模基金持仓相对分散,且大市值个股仓位更重,而小规模基金更容易仓位集中,可以重仓单一或几个赛道实现业绩跃升。”深圳一位公募人士表示,但伴随着基金规模的增长,基金经理可能也会面临“成长的烦恼”。

  针对市场关心的“基金经理管理能力能不能赶得上膨胀的规模”这一问题,前海开源基金经理崔宸龙直言,“由于我一直坚持长期投资,因此目前管理规模依然没有增加太多难度,策略上与之前保持基本一致。从底层技术原理出发,结合行业公司的基本面与发展趋势,精选投资标的。”数据显示,崔宸龙管理的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前海开源新经济两只基金年内业绩居前,吸引了大量资金的集中申购。目前,崔宸龙已晋升为百亿级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较其一季度末不到5亿的量级增长数倍。

  东方基金李瑞是另一位百亿基金经理。在良好业绩表现带动下,他管理的东方新能源汽车主题基金规模于二季度首破百亿,较2020年末的47.1亿元增长1.17倍。谈及基金规模增长对投资策略的影响,李瑞称,“我的投资风格和投资策略保持了连贯性,在规模增长的过程中保持风格不漂移,坚持价值成长。框架上,淡化宏观,从中长期视角出发,中观行业比较出发,基于中长期产业趋势和短期产业景气度,自下而上选择成长性、确定性、持续性、增长质量好的公司。”

  今年二季度末,金信稳健策略规模环比增加15倍以上,规模由不到1亿增长至10亿以上。基金经理孔学兵也表示,目前尚未感受到规模变化对投资策略可能形成的明显冲击,目前的投资研究与组合管理依然维持既定策略,风格不漂移。

  管理规模有边界

  尽管受访基金经理普遍表示目前的管理规模尚未对现阶段投资管理造成明显影响,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存在一定边界已基本成为业内共识。

  华南一位公募人士表示,基金管理中有个非常清晰的‘不可能三角’,即规模、超额收益、流动性,这三者很难兼而有之。因此,管理规模一直被视为业绩的敌人。基金规模短时间内暴增,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或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

  “优秀的基金经理大多已建立起自己的能力圈,凭借对某些行业的高度熟悉和深度研究,更快更准确地作出判断,从而获取超额收益。能力圈的边界决定了优质标的的获取范围。基金管理规模过快膨胀,将使投资无法仅集中在能力圈中最优质的标的,从而影响到超额收益的获取。”他进一步表示,比如今年板块轮动频繁、结构性行情的震荡市里,中小规模基金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快速变化的行情,交易摩擦成本低,也不需要过多考虑流动性和冲击成本,故而表现整体领先。

  崔宸龙表示,相当一部分策略确实有管理上限,目前看在新能源单赛道的管理规模在200亿以内,每年规模上限可以增长40%-50%,在这个规模前提下不太会影响超额收益率。不过如果不考虑超额收益率,他可管理规模上限目前没有限制。

  孔学兵认为,规模可能是投资的障碍,但不是投资的天敌。规模可能会影响到交易层面的策略落地,但适当拉长交易周期,市场有足够的流动性保障,再辅之以适度的前瞻性,打一些提前量,不会对组合管理造成重大困扰。

  “基金经理感受舒适的管理规模,可能因人而异,差异很大。这与投资风格、市场流动性、组合集中度、换手率、规模稳定性等因素相关。个人而言,50亿以内的投资规模,不会对我的投资风格和策略实施构成明显扰动,如果规模进一步增加,可能需要对组合集中度做出适当调整,但整体风格不会漂移。”孔学兵说道。

  积极拓展能力圈

  为应对规模快速增长带来的投资挑战,基金经理也在积极进化、巩固能力圈,在保持核心投资风格的基础上适当延伸投资管理半径。

  孔学兵认为,资本市场反映时代变迁,在“唯变化永恒”的市场,长期投资需要信心、决心和耐性。持续学习是成长型选手的宿命,尤其是对于科技股选手,想要躺赢,轻轻松松赚估值的钱,恐怕是一种奢望。能力圈的建设是持续巩固并不断拓展边界的过程,基金经理需要在自身成长经历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能力圈并不断巩固护城河,同时对能力圈之外的领域也要保持好奇和兴趣,随着能力建设的巩固与管理规模的增加,不断投入新的学习资源,拓宽能力边界,使之与管理规模相匹配,并力争适度超前于规模增长。

  落实到投资研究实践中,孔学兵表示,“对于之前稍显陌生的行业领域,需要深度学习行业变化涉及的关键变量信息,逐步加深对行业的认知与理解,除了案头研究,与行业专家、深耕行业的优秀公司管理层多交流,有助于过滤市场噪音,把握主要矛盾。能力圈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持续累积的过程,但涉及价值判断的基本要素是稳定的,无论市场如何波动,最朴素的真理永不磨灭。”

  据了解,崔宸龙在前时间接手了前海开源沪港深智慧生活,其主要投向为科学服务。结合自身在科研上十年的经验,崔宸龙希望在这个方向上也能创造出较好的投资业绩。“科学服务行业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都较为陌生,一方面是其主要面向研发人员,日常生活很难接触到,二是国内的科学服务行业依然处于发展初期,绝大多数市场依然被海外企业占据。我们坚信国内的企业未来也会在这一领域取得进展,不断升级,快速发展。投研能力方面,适当拓展研究范围,以上述的科学服务行业为例,稳扎稳打,不急于求成,做深度研究。不贪多,但求精。”他介绍到。

  李瑞则表示,除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这一变革性机遇之外,自己还看好高端制造业,高端制造业或会成为未来市场的核心结构性机会。

  “国内制造业重心正在从中上游转向中下游,从工业类制造转向消费类制造,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传统产业留下的工程师红利、产业集群优势及庞大的消费市场等完备的基础,使得中国制造有能力在全球逐步做大做强。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光伏、工业自动化、工程机械、军工等中国高端制造业,正作为中国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代表,展现出较强的产业趋势性机会,这类资产或将成为全球最优质的制造业核心资产。”李瑞说道。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锦江在线
  • 英可瑞
  • 广汇汽车
  • 鲍斯股份
  • 南京公用
  • 上海凯鑫
  • 交运股份
  • 安凯客车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